文藝評論|當“Z世代”撞上空巢老人 代際差異成雙向治癒的力量

文 | 李雨心

上海,一座包羅萬象的魔都。2021年,全國大學畢業生首選就業城市是上海,數以萬計的年輕人來到這座城市打拼。與此同時,這座城市也是較早進入人口深度老齡化的城市,六十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佔據了户籍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當這兩個羣體的人士,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年齡所產生的鴻溝、生活方式的天差地別、為人處世觀念的迥異,就註定了這不會是一段平常的故事。

文藝評論|當“Z世代”撞上空巢老人 代際差異成雙向治癒的力量

近日,B站綜藝《屋檐之夏》開播。這檔並無太多“流量大咖”常駐的、頗有些慢綜藝味道的節目,竟也成為了熱搜榜上的常客。除去頂着“初代‘瓊女郎’劉雪華首次出演的綜藝”的噱頭,該節目並沒有刻意製造太多所謂的“話題”和“熱度”。但沒想到,一檔聚焦於空巢老人、代際差異的綜藝,卻能期期登上熱搜,引發互聯網中年輕人的共鳴。思來想去,也只有“戳中當代人情感痛點”,可以解釋其走紅的原因。

細看之下,《屋檐之下》的節目模式並不複雜:3位在上海獨居的老人,分別邀請2位城漂青年生活在同一屋檐下,開啓為期21天的共居生活。而在演員劉雪華之外,其他的參演嘉賓都是“素”得不能再“素”的素人,且老人與青年的年齡差在40歲至60歲之間。兩類在城市中相對“孤獨”的人羣的碰撞,自然能觸碰到城市居民最敏感脆弱那根神經。

文藝評論|當“Z世代”撞上空巢老人 代際差異成雙向治癒的力量

這並不是綜藝節目第一次將目光投向老年人羣了。早在2019年春天,綜藝《忘不了餐廳》打造了一家明星藝人和有輕度認知障礙老人共同經營的餐廳,希望能喚起觀眾對於認知障礙羣體的關心。今年播出的《媽媽,你真好看》,宣稱是“中國首檔關注女性銀髮族節目”,讓藝人的母親成為了綜藝的主角,選擇了把媽媽們帶上了T台的方式,展示50+女性的時尚之美。

到了如今的《屋檐之夏》,不難看出,節目將鏡頭對準了更為寬泛、平常的老年羣體。節目中,不管是已經89歲、曾是商人的朱爺爺,還是曾經作為教師、現已退休的魏奶奶,都平凡的像是你我家中的老人。而唯一的藝人劉雪華,雖然頂着“演員”的光環,卻“喜歡宅在家裏”、“24小時開着電視機”、“不太會使用電子設備”、“出門會迷路”,跟日常生活中人們所遇到的老人並無二致。

文藝評論|當“Z世代”撞上空巢老人 代際差異成雙向治癒的力量

正因如此,《屋檐之夏》中所探討的問題、所展現出的矛盾,更具有普世的價值與意義。當老人面對快速發展的現代科技,他們無法使用電子設備是否會被社會遺忘?隔代羣體之間飲食差異、交流習慣、處事行為、價值觀念等矛盾,是否找到一條消除隔閡的有效途徑?在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當下,獨居老人這一羣體的“孤獨感”又該如何面對……這不光是鏡頭中嘉賓所面臨的問題,也是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當下或未來要解決的困擾。

倘若只是展示代際差異中的矛盾與困境,強調老年人遭遇的難題,這檔綜藝節目或許不會有如此熱度。節目選用了一個温暖而奇妙的切口,讓另一個孤獨的羣體——城漂青年,去融入空巢老人的生活之中。節目中,21歲的UP主拉宏桑,慢慢教會劉雪華怎麼用外賣平台點單;外國人阿雷帶朱爺爺一起拍照,重返過去時光……

看似南轅北轍的兩種人羣,卻在一個屋檐下上演着温情而互相治癒的瑣碎日常。沒有刻意剪輯出的“衝突”,也沒有故意製造的“狗血”矛盾,鏡頭中的故事可以是他們的歲月,也可以是你我的故事。這一點,足夠在寒意漸深的晚秋,帶給人們些許慰藉和暖意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72 字。

轉載請註明: 文藝評論|當“Z世代”撞上空巢老人 代際差異成雙向治癒的力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