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户端 | 評論員 杜梨
國慶長假在即,全國多地發文倡導就地過節。有數據顯示,大多數職場人表示假期會響應防疫政策、減少外出活動,其中超六成選擇就地過節。
秋高氣爽的國慶黃金週,本是出遊旅行的好時候。然而當前,國內疫情仍有散發,多地新增病例與跨地域流動相關。假期的大規模人員流動,勢必給疫情防控帶來巨大壓力。可以説,長假來臨再提就地過節,是出於對當前疫情形勢的審慎考量與綜合研判。而就輿論場上的反應來看,儘管也有不能遠行的遺憾,但主流仍是理解支持。就像網友所説,“疫情還沒消停,走遠了也擔心,還是近郊遊更穩當。”
抗疫兩年多來,所有實打實的理解配合,尤其包括對個人方便的讓渡背後,無不飽含民眾對於政府的寶貴信任,對於城市的深沉熱愛。社會學上有“善意交換”原則,認為人類的一切行為都受到某種能夠帶來獎勵和報酬的交換活動的支配。這顯然也適用於城與民的關係。對於“以人為本”的城市治理者而言,既要由衷感謝民眾“識大體顧大局”,更要拿出實際行動,以全面周到的服務回饋好這份難得的信任,構建“善意交換”的良性循環。
就眼下而言,最迫切的任務就是讓就地過節舒適、豐富、有趣。這裏頭,工作涉及多個方面,關鍵就是要找準訴求、精準施策、落到實處。比如,市民拖家帶口就近活動,市區的公園景區、文博機構能不能端出豐盛文化大餐?公共文化設施有沒有充分開放?郊區景點民宿有沒有做足準備迎接客流?很多人宅家“雲過節”,線上資源是否足夠優質、有無特別定製?有針對性地將關愛與感謝表達到位,事無鉅細將工作做到民眾心坎上,就能最大限度撫平遺憾焦慮,讓更多人深感“此心安處是吾鄉”“身邊之美勝遠方”。
秋天是北京最美的季節,京郊自駕遊、公園露營、户外遊樂等將成為熱門活動。立足需求、盤活資源、多費巧思,讓市民朋友們在難得的舒緩節奏之中,既能休憩娛樂,亦可領略古都秋韻,考驗着城市治理者的智慧。有專家表示,市民對城市產生的歸屬感與其對城市的責任感呈正相關關係,而這也正是實現多元治理的關鍵所在。一個有温度有意義的國慶假期,也許更能激起人們的認同感、融入感、歸屬感。
疫情並未遠去,防控沒有假期。城市治理者們力爭拿出高分服務,市民朋友休閒之時也要多注意做好防護,配合限流預約等規定,避免前往風險區域。多方協力、彼此守護,定能共享平安祥和的假日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