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和鄰居聊天,她看見我家孩子活波開朗,嘆氣地説道:“你看看你家的孩子,又活波又開朗,一點都不怕生,我們家孩子就不一樣了,總是畏手畏腳,是不是我們家孩子天生就膽小啊?”聽了她的抱怨,我趕緊説:“別這樣説,每家的孩子都不一樣,而且孩子天生膽小這樣的説法是不對的。”
很多人都存在和鄰居媽媽一樣的想法,總是覺得孩子膽小是天生的。有一次,我帶孩子上幼兒園,在教室門口有一個寶媽和老師聊天,老師説:“你們家文文其他方面都不錯,就是有點膽小,不願意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這個寶媽説:“就是,我們家孩子天生就膽小,現在孩子還小,等大一點應該就好了。”
其實孩子天生膽小這樣的説法是錯誤的,早就有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一個嬰兒出生後,只對2樣東西害怕,一種是怪而大的聲音,比如奇怪的動物或者刺耳的聲音,另外一種是身體失去支持和跌倒,就是孩子失去平衡跌倒的那一瞬間孩子會感覺到害怕,所以説孩子後期的膽小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孩子情緒發展的特徵,而這些跟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經常嚇唬孩子
我們都知道,孩子小的時候都喜歡探索,總是對沒有接觸過的東西感到好奇,而某些行為是我們父母不允許的,大多數父母就會用嚇唬孩子的方式讓孩子聽話,而這樣的方式總是屢試不爽。雖然孩子聽話了,但是卻讓孩子有了害怕的對象,比如經常背鍋的警察叔叔。
沒有給孩子熟悉環境的過程
如今的孩子大多數都是老年人帶孩子,而老年人總是害怕這樣害怕哪樣,孩子自己想走路害怕摔跤,一直抱着走;孩子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害怕孩子被大一點的孩子欺負。孩子從始至終並沒有接觸環境的機會和適應環境的過程,慢慢地孩子不再對新事物感興趣,也不敢嘗試,形成了一種膽小的性格。
如果發現孩子膽小應該怎麼辦?
其實孩子膽小是孩子情緒發展的一種正常表現,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害怕的東西,就像我們大人一樣,有的人害怕坐過山車,有的人害怕看恐怖片,我們的害怕情緒也不能克服,怎能要求孩子不害怕呢。
作為父母我們能為孩子做的就是接納孩子的害怕情緒,當孩子遇到害怕的東西時,告訴孩子,媽媽在身邊,會保護你的,不要強調孩子害怕的東西,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害怕。另外父母也不要經常把孩子膽小掛在嘴邊,給孩子貼上膽小的標籤,多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接觸不熟悉的環境和朋友,讓孩子慢慢適應陌生的環境和人,有利於改善孩子膽小的性格。
今日話題:你覺得有天生膽小的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