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耿子葉)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檢出率增高,引發了社會的關注。作為農副產品流通中的一環,為什麼進口冷鏈食品頻頻中招新冠病毒?當前的冷鏈食品體系應如何應對?農貿市場應如何預防?對此,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會長馬增俊表示,針對冷凍產品尤其是進口食品,在進入市場前一定要嚴格檢疫,把住源頭是關鍵,確保進口冷凍品沒問題才可進入國內市場。
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會長馬增俊。受訪者供圖
檢查所有冷凍食品是一種消耗
今年6月以來,多省市在進口冷鏈食品或包裝物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特別是從青島的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為應對進口冷鏈食品問題,多地啓動冷鏈食品疫情防控應急預案,採取對涉及的冷凍肉製品和運輸車輛全部封存、對產品及環境進行消殺隔離、同步開展核酸檢測與血清採樣檢測等措施。
“這種做法雖然短期很有效,但是綜合管理成本卻很高,因為不能準確查找到問題產品,就將所有的冷庫都封存,對所有的冷凍食品都全部檢查一遍,是一種人力、物力、財力的消耗。”馬增俊認為,當一個城市出現冷凍食品問題時,應該要求城市所有冷庫按照食品安全的管理規範流程,查找備案,索證索票,迅速找到問題源頭產品,不需要所有產品每個都封存檢測,這種應急監管體系應該是對冷庫的檢查,不是對庫內所有產品檢查,應檢查冷庫證照是否齊全,是否為合法經營。
冷鏈從業人員都需進行健康檢查
截至目前,從已經出現的進口冷凍食品疫情來看,多為冷凍食品的外包裝標本上檢測出新冠病毒,有關人員參與了陽性冷凍食品的搬運工作感染病毒。
此前,天津市公佈了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感染路徑:第139例確診貨車司機曾無防護搬運掉落在地面的陽性豬頭,豬頭污染了德國豬肘,造成外包裝陽性。隨後,第138例搬運工被感染確診。
對此,馬增俊表示,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物品表面存活的病毒可能感染無有效防護的易感接觸者,感染風險人羣主要為冷鏈從業人員,這就要求對這些人員都進行健康檢查和信息備案,包括從事冷鏈產品裝卸、加工、銷售等人員,以及港口、冷鏈運輸和冷鏈產品從業人員。此外,還需對冷鏈經營產業的工作環境定期採樣,檢測污染情況,做好詳細備案。
市場獨立分隔冷凍食品區
據報道,新發地現已暫停所有水產、冰鮮、凍品的銷售和儲存業務,恢復時間尚未得知。
農貿市場如何預防進口冷凍食品相關疫情?馬增俊建議,市場需加強進口冷鏈食品是否消毒的相關證明查驗工作,防止未經預防性全面消毒處理的進口冷鏈食品進入。此外,進一步完善追溯管理,做到所有進入市場的進口冷鏈食品來源可追溯。建議市場加強環境衞生改造,獨立分隔冷凍食品區,以便於查找溯源,同時對冷鏈行業從業人員也要實現全面信息可追溯。
近期,交通部印發了冷鏈物流防疫消毒的相關技術指南,要求作業人員在搬運貨物過程中全程佩戴好口罩,不得擅自開箱,不能隨意打開冷鏈食品包裝。
針對流通環節,馬增俊認為,對從口岸放行的進口冷鏈食品,在社會冷庫或企業冷庫倒箱過車、入庫存儲前,相關生產經營單位查驗貨物所附消毒證明,如未消毒,則在掏箱卸貨時,對該批貨物的集裝箱內壁、貨物外包裝實施消毒。冷庫在接收進口冷鏈食品時,應如實記錄並核對集裝箱號及鉛封號,做好貨物的出入庫記錄,相關資料和記錄應至少留存2年。
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