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
3月26日,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正式啓動。封面新聞記者從生態環境部排查整治工作視頻啓動會上了解到,我國將用兩年左右時間完成黃河全流域排查任務,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排污口整治,形成管理規範、監管到位的長效機制。
“在’十四五’乃至今後一個時期,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有效地解決排污口的問題,查清誰在排、排什麼、排了多少,不把這些問題徹底搞清楚,水生態環境要想進一步改善是不大可能的”。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在啓動會上強調,入河排污口是連接水裏和岸上的關鍵節點,進一步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要在排污口這個問題上下足功夫。
3月26日,生態環境部舉行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視頻啓動會。封面新聞記者代睿攝影
翟青指出,排污口排查是水污染治理的“牛鼻子”,抓住了、抓好了,水生態環境一定會有成效。生態環境部將會把這項工作一抓到底,作為監督管理的一項重點。“要紮紮實實地把這項工作做好,來不得半點虛假的東西”。
封面新聞記者從啓動會上了解到,此次排查範圍包括黃河干流和渭河、汾河、湟水河等重要支流岸線,涉及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9省(區)54市(州、盟)。
據瞭解,根據進度安排,今年將完成黃河干流上游及中游部分河段排查任務,涉及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等5省(區)19市(州、盟)。明年完成黃河干流中、下游河段排查任務,涉及山西、陝西、河南、山東4省28地市。
生態環境部執法局副局長隋筱嬋介紹,此次排查採取分步推進的方式進行,首先是“查”,就是摸清底數,全面掌握試點地區入河排污口數量及其分佈,建立入河排污口名錄。第二步是“測”,就是開展監測,瞭解入河排污口污染排放狀況,分析掌握污染物入河排放情況。第三步是“溯”,就是進行溯源,開展排污口溯源分析,基本查清污水來源。最後是“治”,就是分類整治,在監測、溯源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系統治理,有序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有效規範和管控入河排污口。
記者瞭解到,10個月之前,2020年5月26日,生態環境部啓動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試點工作。試點範圍包括汾河、湟水河和黃河干流甘肅段等河流(段),分別作為黃河中、上游流域試點地區。
“排污口排查”工作對於生態環境部來説並不陌生。此前,生態環境部採取“試點先行與全面鋪開相結合”方式,分批分步完成長江流域、渤海海域的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工作,共發現長江入河排污口60292個,渤海入海排污口18886個,基本實現“有口皆查,應查盡查”目標。
據瞭解,與長江、渤海相比,黃河流域地形地貌複雜多樣、水資源分佈不均和生態脆弱問題十分突出。一些地區水資源過度開發導致水污染加劇,一些流域尾礦、工業和生活廢水無序排放問題突出。
生態環境部執法局副局長隋筱嬋表示,此次排查按照“站在水裏看岸上”的原則,所有向水裏排污的“口子”都納入排查整治,包括工業排污口,農業排污口、城鎮生活污水排污口、雨污混排口以及存在污水排放的溝渠、排乾等。
隋筱嬋在啓動會上表示,對排查發現的排污口拉條掛賬,實行整治銷號制度,整治完成一個,銷號一個,不解決到位不放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