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試駕大眾ID.4X:續航有“虛標”,開起來碾壓探嶽途觀L

由 由振山 發佈於 綜合

面對特斯拉為首的造車新勢力們頻頻“挑釁”,傳統燃油車企最初只能以油改電來倉促應戰,這種簡單卻並不討好的舉動,市場反響可想而知,可一旦他們動了真格呢?

趕在上汽大眾ID.4X上市之前,筆者試駕了這款純電SUV,作為大眾MEB平台首款新車,它各方面的表現着實出乎我的意料。而且,這種意外是多維度的,從駕駛到乘坐再到靜態品相,它在傳遞給駕乘者熟悉大眾氣息的同時,又會呈現給你不少新鮮玩意兒,充分調動起你對這輛車的好奇心。

在我看來,它是對大眾這樣的傳統車企,對“傳統電動車”的一次顛覆。

那麼,這輛ID.4X究竟有些什麼不同?這款車到底開起來,和其它的“傳統電動車”,有什麼不一樣?和自家的探嶽、途觀L相比,水平如何呢?

油門響應不像“傳統電動車”

開過純電動車的人,大多都會驚訝於它們瘋魔一般的瞬間加減速能力,無論造車新勢力還是一些自主品牌,目前在售的電動車,基本如此。

但很多電動車在動力調校上都有着明顯短板:那就是在急加速或鬆開剎車能量回收時,或多或少都會給人頓挫甚至是眩暈的不適感。

可大眾的首款電動車卻是個例外,筆者試駕的是ID.4X Pro極智長續航版(電池容量83.4度電,NEDC工況續航能力555公里),搭載後橋單電機,最大功率150千瓦,峯值扭矩310牛米,就動力參數而言,比大眾自家那台2.0T低功率版發動機要略勝一籌。就起步加速能力來説,ID.4X足夠快,0-50km/h只要3.2秒,可它的油門(或者説電門)卻不是瞬間拉昇車速的那種調校,而是有一定線性感;同樣的現象在減速時也是,哪怕你把擋位切換到B擋(高能量回收),鬆開踏板之後車輛的拖拽感也不是很強烈,整個加速和減速的過程都不會讓人產生眩暈。

也許有人會説,這算是哪門子電動車喲?可對於開慣了燃油車的人,這種油門響應,反倒非常舒服,不需要額外花時間去適應。

實話實説,大眾對ID.4X的調校,是真正顯示出老牌車企功底的。按理説,150千瓦的功率和310牛米的扭矩,跟2.0T發動機低功率版本只是互有勝負(功率高9.5%,但扭矩略低3%),但大眾硬是在這輛自重超過2.1噸的車上,實現了比自家1.6噸級燃油車更優秀的提速表現——無論探嶽還是途觀L的330TSI系列,零百加速都要8.7秒,ID.4X比它們都要略快。

另外,整個駕駛期間,不僅僅是加減速給人的感覺線性度非常好,方向盤偏沉的力度、清晰的路感,也跟印象中的大眾車如出一轍。所以説,開慣了大眾燃油車的人,就算是第一次摸ID.4X,也不會有絲毫的陌生,上手很快,僅僅是擋把位置換到了方向盤前面需要適應下。

此外,不同於傳統的大眾車,ID.4X三種駕駛模式(經濟、舒適和運動)和兩擋制動能量回收(D擋和B擋)間的組合,能帶給駕駛者多種不同的體驗,讓人找到自己喜歡的那套組合。

底盤質感“很大眾”,比探嶽途觀L略好

按照大眾的官方定位,ID.4X屬於緊湊型SUV,但這讓熟悉大眾車的人很是費解。

眾所周知,大眾在國內銷售的兩款緊湊型SUV,一是探歌,一是途嶽,車長在4.4米左右,軸距則處於2.6米這個層級,而ID.4X車長已經超過4.6米,軸距也超過了2.76米——這組數據,甚至已經超過官方定位中型SUV的探嶽,探嶽車長4589mm,軸距2731mm。

也就是説,緊湊型的ID.4X比大眾自家的中型SUV更大。

這一點,在車內空間上體現的淋漓盡致,第二排乘客能獲得絕對充足的腿部空間,中央地台幾乎純平,同時後備廂空間還一點沒有犧牲。能同時兼顧這三個方面,在探嶽、途觀L等其他大眾車型上是不太現實的。

這個尺寸所帶來的好處,不僅僅是乘坐和儲物空間的兼顧,還體現在駕駛層面,這輛ID.4X在各種路面上的車身姿態都表現出足夠的沉穩。

官方資料顯示,ID.4X的底盤採用了前麥弗遜和後五連桿的組合,前懸沒啥好説的,跟大眾其他同價位車型基本一致。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它的後懸,此前大眾的多連桿多為四連桿結構,但MEB平台一來就給了五連桿,這一方面是因為MEB平台是純電架構,底盤後端除了電池電機就沒有多餘的構件,平整度非常高,便於佈置更為複雜的懸架結構;另一方面,在複雜多變的行駛環境中要將自重已達2.1噸的ID.4X車身姿態控制到位,懸架一定不能從MQB和MLB直接照搬。

這套懸架在實際駕駛中的表現確實沒有辜負大眾的期待,底盤整體質感繼承了大眾多年來的一貫表現,始終保持了很好的緊緻感,減震無論壓縮還是拉伸都呈現出足夠的韌性,在常見細碎顛簸路面如履平地,遇到大的起伏路面或者曲率很大的急彎,駕駛者信心不會受絲毫影響。要説有什麼不夠舒服的,就是在過減速帶的時候,後排乘客可能會覺得減震偏硬了點,但這其實也是繼承了大眾的一貫特質。

如果要把ID.4X跟大眾同價位的燃油車相比,那就駕駛品質而言,我一定會投ID.4X一票,因為無論動力質感還是底盤質感,探嶽和途觀L真的要稍遜一籌。

續航竟然反向“虛標”

我們有必要説下ID.4X的續航,按照“行規”,但凡標着NEDC續航的,我已經習慣性先打個8折再説,可這次我看走眼了。

我們試駕的路段是從海南三亞大東海出發,出城之後上環島高速,去往百公里之外的萬寧石梅灣國際遊艇會(單面實際里程104公里,高速佔80%),出發時表顯續航里程404公里,到達目的地之後顯示還剩317公里——也就是説,我們這104公里實際只消耗了87公里的電量!要知道,我們一車四人,全程開空調,最高車速135km/h左右。

返程我們又去海棠灣和三亞鳳凰機場轉了一圈,最後回到出發地之後,總行程263公里,中控顯示實際百公里電耗水平為16.9kWh,而剩餘電量還夠續航189公里——也就是説,我們用表顯215公里的續航電量實際跑了263公里,而且絕大部分都是高速。

都説電動車上了高速掉電特別快,這次算是打破固有的認知了。

在試駕期間,筆者跟上汽大眾有關工作人員閒聊得知,之所以能有如此優秀的續航表現,是因為廠家在標定的時候採用了“雙標”,測量按照WLTP進行,宣傳則按照NEDC口徑——也就是説,我們試駕的ID.4X Pro極智長續航版,官方標稱的555公里續航,實際上跑出600公里甚至更多,都是很正常的。

鑑於多年來NEDC屢遭吐槽,我國今年已經確定全行業換用WLTP標準。所以,大眾此舉厚道與否,相信大家自有公論。

此外,ID.4X搭載的AR-HUD功能對一些新手小白堪稱福音,尤其是在城市複雜多變的路況下,其適時投射顯示的增強現實導航,讓你絕對不會錯過重要的路口。

最後點個讚的是ID.4X的座椅,一是面料材質好,採用網格化的超纖絨面和皮質搭配,無論是觸感還是對身體的支撐都相當出色;其次是它的前排座椅具備按摩功能,雖説比不上家裏的按摩椅,但對於長途駕駛來説也算一個福利(筆者腰椎有點毛病,但坐一天下來一點不覺得辛苦)。

至於ID.4X其他的產品屬性(很多都很炫酷,徹底打破了人們固有認知中的大眾印象),在此我就不多做贅述了,畢竟這款車兩個月前就已經啓動預售,網上介紹很多,所以我們今天就僅僅聚焦在駕駛層面。

最後説説

在傳統燃油車領域一向強勢並“摳門”的大眾,如今竟變得如此厚道,是因為什麼呢?在筆者看來,主要的原因正是本文開頭拋出的那一點,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們,在電動車這條路上已經跑到前面去了。

最後我自己來回答開頭提出的那個問題,一旦大眾等傳統老牌車企在電動車這件事兒上動了真格,那造車新勢力們的壓力才是真的來了。

版權聲明:本文為線外邦獨家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圖片由線外邦實拍,如需使用請聯繫線外邦)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