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檢互認疏通系統梗阻釋放多元紅利

張敬偉

11月26日,國家衞生健康委就《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向社會徵求意見,擬規定在一定前提下,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這是惠及廣大老百姓的重大利好消息。人們都有這樣的經歷,看同一種病跑不同的醫院,各家醫院各項檢查結果互不相認,同一項檢查不斷重複做,最後檢查結果還是一樣的……雖然《辦法》還在徵求意見,但這足以疏通公眾看病中的系統梗阻且能釋放出多元紅利。(相關報道見A4版)

按照《辦法》,互認範圍分為地方和全國。滿足地方質量評價指標,並參加地方質控組織質量評價合格的檢查檢驗項目,互認範圍為該質控組織所對應的地區。滿足國家級質量評價指標,並參加國家級質量評價合格的檢查檢驗項目,互認範圍為全國。不同地區通過簽署協議,共同開展檢查檢驗互認工作的,應當由有關地區衞生健康主管部門共同組建或者指定質控組織開展相關工作。參加相關質量評價併合格的,互認範圍為協議地區。

這也意味着,互認不是簡單粗淺的互認,而是符合質量評價指標的互認。而且也規定了互認統一標識——HR。譬如全國互認的為“全國HR”,地方的則如“京津冀HR”“北京市西城區HR”等。未按要求參加質量評價或質量評價不合格的檢查檢驗項目,不得標註。

醫療保險已經初步實現跨地區的“地域通”或者“全國通”。在此情勢下,醫檢結果互認也應實現“地域通”和“全國通”。疏通不同醫院、不同區域乃至全國醫療機構的梗阻,實現醫檢結果互認,不僅是醫療保險制度的要求,也契合大數據時代的脈搏,更縮短了患者的時間成本並節約了經濟成本。當然,也緩解了醫療機構的檢查壓力,提高了醫療設備的使用效率,做到了醫療設備、患者、醫院、醫生的多重利好。此外,醫療設備的集約使用和高效善用,患者醫療成本的降低,也同樣減輕了醫療保險的成本壓力。

關於醫療機構,公眾詬病頗多的大抵有三。一是醫療資源分配嚴重不均衡,京滬廣深四大一線城市醫療資源最好,其次是選擇省會城市或中心城市的三級醫院,然後才是縣鄉級的醫院。但是不同層級的醫院所有檢查都要重做一遍,檢查成本讓看病難看病貴變得更難更貴了。二是在看病成本中,檢查費用過高也成為患者抱怨的主要原因之一。三是重複檢查也讓醫療設備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態。

醫檢結果互認,或許不能解決當前醫療衞生系統的結構性問題,但卻可以疏通醫療體系中的梗阻環節,讓醫療設備資源更好地服務於患者,解決患者重複檢查帶來的看病難看病貴難題。醫檢結果互認也盤活了全國醫療設備資源,方便了全國人民在不同區域乃至全國更方便地看病。

醫檢結果互認是攸關社會民生的一件大事,其中既有國家層面的全局性考量,又有對患者利益的真切關懷,當然也有助於醫療設備資源的集約使用,更節省了患者、醫者和國家的綜合成本。而且,醫檢結果互認也體現出中國醫療保險朝着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46 字。

轉載請註明: 醫檢互認疏通系統梗阻釋放多元紅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