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申請加入CPTPP彰顯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決心
作者:漆彤(武漢大學國際法治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2021年9月16日,中國正式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這表明中國將以更加飽滿的信心、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主動的姿態,以深化國內改革為切入口,全面接軌新一代國際經貿規則,構建更高水平的制度型開放體系。
中國始終是多邊貿易體制的堅定捍衞者
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中國從世界第六大貿易國迅速躍升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入世”在政策層面“倒逼”國內改革,對提高我國市場化和法治化水平、改善行政效率、提升政策透明度等方面,均產生良好效應。在保持自身增長的同時,中國的市場開放也為全球經濟繁榮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並逐步成長為多邊貿易體制的堅定捍衞者。
過去數年來,伴隨逆全球化思潮的迴流,加之地緣政治因素的干擾,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有所抬頭,以WTO為代表的多邊貿易體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困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和蔓延,亦引發各國對全球價值鏈、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安全的反思。區域一體化成為各國擴大對外合作、確保區域安全、加快全球佈局的重要手段和替代選擇,標準較高、範圍較小、夥伴選擇自由度更高、談判難度較低的區域經貿合作安排,成為新一輪推動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中國一直秉承多邊主義、開放姿態。在繼續堅定支持以WTO為代表的多邊合作同時,中國也積極參與各種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堅持走高質量發展、制度型開放的道路。繼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完成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談判之後,中國又正式申請加入CPTPP,在參與全球多邊經貿治理、推動亞太區域合作升級方面邁出重要的一步。
在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復甦帶來巨大沖擊的當下,作為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的中國,如能順利加入CPTPP,不僅有利於全球貿易規則的制定,也將有助於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中國的國內改革,就是要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積極作用;中國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就要與國際對接,尤其是實現與高標準規則的對接。CPTPP對貿易自由化、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追求,與中國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深化國內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的核心利益總體相符合。
近年來,國際經貿形勢發生了明顯的改變。新興經濟體在全球貿易中地位上升,國際分工價值鏈區域化特徵進一步增強,數字產品貿易、服務貿易、產業內貿易佔比提高。國際經貿規則重構從關税、配額、數量限制、海關監管等“邊境上”措施向“邊境內”延伸,內容逐步涵蓋投資、服務貿易、知識產權、競爭政策等國內規制領域,規制重點轉向競爭中立、監管一致性、環境標準、勞工標準等非經濟因素,並不斷提升規則的可執行性。CPTPP的價值理念包括“自由貿易”“公平競爭”“現代治理”和“可持續發展”,CPTPP的規則特點是廣泛涉及國內政策和治理模式,力圖削減邊境內壁壘。
我們申請加入CPTPP,不只是簡單地打開國門,而是要和國內體制改革相聯動,意味着中國需要在更多領域加大改革開放和執行力度。
過去20年裏,中國取得了巨大的經貿成就,但入世所帶來的紅利正在逐步衰減。申請加入CPTPP,有助於重新獲得改革和開放的紅利。利用新的“倒逼機制”,加速國內結構性改革和制度型開放,形成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開放的良好形勢,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良性互動。當前,要打破中美博弈僵局,擺脱西方“規則合圍”被動局面,我們必須加速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有效解決上述焦點問題,力求取得重大的制度性突破,從而實現“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全球化需要開放、包容、多元發展
經貿關係背後離不開政治博弈。美國對華發動貿易摩擦,拉攏盟友打壓中國,其理論和輿論基點,就是以市場經濟的“正統”自居,給中國的經濟體制貼上“國家資本主義”的標籤,並竭力製造所謂“國家資本主義”與“自由資本主義”的對立,炒作中國是一個國家主導的實行保護主義和重商主義的經濟體,其主要依據是中國實行國有經濟、政府幹預、產業政策。
應當指出,市場經濟是一個社會歷史概念,本身沒有姓資姓社之分,西方國家同樣存在國有經濟、政府幹預、產業政策。WTO可以容納不同性質的成員,CPTPP可以吸收越南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全球化需要開放、包容、多元發展,制度之爭只是西方刻意製造的偽命題。制度和意識形態差異,不能也不應成為阻止中國加入CPTPP的障礙。
從目前CPTPP各方的表態來看,中國加入CPTPP不會一蹴而就,應當對談判的艱苦性有充分認識。與此同時,更重要的是加快推進重點領域的國內改革。其中,諸如電子商務、服務業開放、政府採購等議題,不僅包含於CPTPP現行規則之中,也是WTO當前談判的主要內容。無論中國能否順利加入CPTPP,只有鋭意改革,完善自我,才能不懼於任何外部風險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