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區深入推進社區分類治理,2020年起實施社區提案計劃,圍繞社區治理熱點難點,注重開展民主協商,讓長寧居民從“有事願商量”到“有事會商量”。
虹橋街道、程家橋街道、華陽路街道、新涇鎮等街鎮通過探索創新社區協商機制,讓社區居民一直想解決又難解決的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嚐到了民主協商帶來的甜頭,有效提升了社區和諧度、居民幸福感。
虹橋街道
讓更多的“金點子”落地生根
立足公共需求,推動提案形成
榮華居民區在古北國際社區治理探索中發現,運營至今十餘年的黃金城道步行街顯現出三大問題:設備設施老化,維護資金費用高;商業業態更新,管理執法有難度;管理經費有限,運營收入遇風險。經過梳理、總結、歸納,發現問題涉及多個部門、多個主體,從居委會層面難以解決,由此“黃金城道街區治理”提案初現雛形。
充分調研論證,推動項目制定
收到榮華居民區提案後,虹橋街道採取“三步走”策略推進項目制定。
第一步,走訪見面,街道通過組成調研專班,多次實地查勘和走訪步行街管理方、沿街商鋪及居民小區,對黃金城道步行街的管理現狀進行深入調研;
第二步,廣泛公示,通過深挖提案背後的背景緣由,將調研成果轉化為社區提案項目書,在黃金城道及周邊6個小區進行公示,聽取利益相關方意見;
第三步,召開論證會,邀請居民、物業、商鋪代表,引入律師、社會組織等專業力量,充分論證項目可行性。
在“三步走”策略的基礎上,今年年初虹橋街道正式將“黃金城道街區治理”立項作為2020年街道提案進行推進。
多方協同參與,推動項目落實
2019年11月,成立街區治理共同體——黃金城道共治委員會,由黃金城道步行街沿線6個小區業委會、200餘户商家、古北集團等參與共同體建設和治理。通過募集共治基金,針對街區治理的難點問題,引導街區治理共同體以民主協商、契約管理等方式達成共識。
針對街區公共安全問題,一方面,協調共享單車公司,將黃金城道步行街及周邊的銀珠路、瑪瑙路設置為禁停區域,從源頭上對共享單車的使用停放進行規範;另一方面,攜手區紅十字會,以步行街為軸心放置3台AED急救設施。同時,以街區為範圍,招募成立一支黃金城道應急小分隊,加強街區公眾互助急救體系建設,提升街區應急機制能級。
程家橋街道
堅持社區提案“全過程”協商理念
程家橋街道積極暢通提案徵集渠道,通過“線上+線下”廣泛徵集,明確要求選題“準”、情況“明”、建議“實”,做到嚴格審議,堅持社區提案辦理協商貫穿“提、立、辦、督”各個環節的全過程協商理念,不斷提高社區提案辦理協商實效。
注重社區提案辦理前的溝通互動協商
羣眾的事同羣眾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蔘與。程家橋街道通過引導居民區黨組織發揮組織優勢,在選題徵集、調研論證、推動落實等階段集思廣益,層層篩選,確保形成高質量社區提案。
注重社區提案辦理中的參與支持協商
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高度重視,要求今年確定的8個居民區提案,分別由8個承辦科室辦理,加強過程指導。因此,有的提案逐步轉化為街道和居民區的全年重點工作和自治項目,有的提案吸納進社區治理長效管理內容,為社區民主決策、建立制度、推動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探索社區提案辦理後的跟蹤問效協商
從社區提案“準備怎麼辦”協商延伸到“辦的怎麼樣”協商,首次嘗試社區治理“實踐者微課堂”,作為社區提案落實的助推器,聚焦社區提案中涉及的共性問題,比如加裝電梯、樓道堆物等治理難點,由居民區相關探討經驗做法,社區單位、社會組織、自治能人等共同破解小區管理中的問題。
機場新村一處閒置已久的倉庫被改造為“小白屋社區居民參與小站”,成為集社區提案、自治議題討論、案例展示於一體的共享空間,由社區治理能人擔任“站長”,定期策劃組織社區提案徵集活動,居民有想法就會到居民參與小站提一提、聊一聊,做到對社區公共事務共同協商、協議,共同決策、維護,共同遵守、監督。
寶北居民區的微課堂圍繞“商居共治聯盟”的社區提案,聚焦居民提出的沿街商鋪環境整治,居民區黨總支成為商居共治牽頭人,發揮跨前作用,以“解決一件居民煩心事,破解一道治理題”為目標,搭建協商議事平台,推出10個商居共建項目,成立寶北居民區自治金,成為連接程家橋路沿線62家商户和居民區的建設的紐帶。
華陽路街道
致力社區治理創新發展
華陽路街道堅持黨的領導,完善議事平台和載體建設,發揮專門協商機構優勢,促進基層協商規範有序,發揮專家學者專業優勢,提煉社區民主協商操作規程,聚焦社區提案流程和規則,切實反映民意、彙集民智,切實為民眾解決“急難愁盼”。
長寧路396弄
街區民主協商多元共治模式
長寧路396弄沿線三個居委會、七個小區,居民老齡化程度高。今年,社區代表提交關於加強396弄管理的意見建議,經社區委員會審議通過,成立街區路管會作為街道今年的社區提案之一。通過張貼倡議書、微信羣、舉辦創享會等形式招募自薦委員,在召開籌備組工作會議、聽證會後,來自居民、商户和機構的22名委員組成的路管會正式成立,並充分吸納了參加聽證會的熱心居民建議,完善路管會公約和章程。經第一屆路管會第一次委員大會商議,弄內行車通行問題成為首個路管會議題。在全覆蓋徵求沿線居民、商户、為老服務機構關於行車通行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第二次委員大會協商討論通過了“長寧路396弄機動車行車方向由雙向改為單向,從長寧路進、長寧支路出”的通行方案。8月20日試運行起,路管會積極做好街區宣傳告知、路面方向指引和秩序維持等工作,弄內交通擁堵情況得到了有效改善。
接下來,路管會將協商議事、羣策羣力,根據實際及時調整保障措施,逐步完善單向通行方案,真正為沿線居民、商户、為老服務機構的工作、生活與日常出行提供便利。
華院小區
基層協商“三段六步法”
華院小區原為華東政法大學的教職工住宅區,居民文化層次高、老齡化程度高、法治意識高。2019年以來,居民區黨組織以打造華院精品小區為契機,總結了“察民情、集民力、解民惑、重民主、聚民心”的“五民”工作法,探索形成基層協商“三段六步法”,即“事前——收集各類問題、擬定公共議題;事中——徵集解決建議、協商確定方案;事後——公開協商結果、監督方案執行”,並在協商過程中做到了協商議題公開、程序公開、方案公開、結果公開“四公開”。華院小區的每一處變化都是居民自主討論溝通的結果,據統計,小區人車三分流、光韻智停場、蘇河漫步道、垃圾房遷移、換梯總動員、老而彌新園、緣圓園議事亭、華院鄰聚薈等八項重點方案表決發動率達到100%,投票率在90%以上,通過率均超75%。同時,《華院居民公約》、《小區停車規則》、《華院住宅區住户守則》、《愛護電梯七不公約》等一批符合實際、易於操作、行之有效的自治規約也應運而生。
華院小區原有一個八角亭、一個蘑菇亭和一棵大樹,被戲稱為“華院三寶”,因長期無人打理枝丫橫叉。改造原計劃拆除“兩亭”,考慮到居民對“兩亭”的留戀,議事會與設計團隊反覆溝通,多次優化方案,經投票決定拆除蘑菇亭、保留八角亭。居民們為亭子取名“緣圓園議事亭”,小區書畫社成員呂振溪主動題寫牌匾,14個團隊負責人組成的議事會一季一會,在亭中民主協商討論居民意見建議,尋找更優解決路徑,形成了“民主協商議事導圖”,有效提升了居民們在社區治理、小區公共事務和自治公益事業中的參與度、滿意度和獲得感。
新涇鎮
着力搭建協商議事平台
新涇鎮在居民區議事會、評議會、聽證會基礎上,由居民區黨組織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吸納“四位一體”、駐區單位、居民代表力量,構建“治多XIN”社區治理議事會,以社區提案、自治項目為抓手,暢通民意反映渠道,引導居民主動參與社區自治。每年自治項目的形成,均通過議事平台,由下而上醖釀產生,各方代表在議事過程中各陳利弊、統一思想、形成共識,變社區事務由政府“配菜”到居民“點菜”,達到了協商公共事務,協調鄰里關係的目的。
綠八居民區的“空中花園”項目在居民提出建議、居委引導把關的基礎上,通過議事平台整合各類治理力量,反覆溝通協商,形成建設—完善—優化的方案。項目一共分為三期,在實施過程中注重發揮政府資金槓桿效應,變“政府一家出錢”為“各方籌集資金”,小區物業公司、公租房管理方均成為打造美好家園的響應者、參與者、共享者,小區居民更是發揮主體作用,牽線搭橋引來上海市農科院等優質資源,共同參與項目建設。
長寧區民政局在各街鎮探索創新社區協商機制的基礎上,多次赴街鎮召開座談會,為社區提案計劃的開展進行前期摸底,深入瞭解社提案計劃的社區基礎、制度基礎及機制基礎,聯合區社工協會形成《長寧區社區提案議事規程》,並召開社區提案計劃推進培訓會,在十個街鎮選擇27個居民區開展試點,推動社區參與有序化、社區議題合理化、社區協商規範化、社區共識最大化。
《長寧區社區提案議事規程》包括社區提案的提出主體、聚焦主題、解決渠道等基本內容,明確了社區提案“提出、審議、落實、評估、保障”五個環節的具體要求,規程的制定有利於推動社區居民和多元主體積極參與長寧區的社區治理,培養社區居民的責任感和議事協商能力,健全意見訴求表達機制,進一步推進基層協商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