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奇案小姐慘遭殺害,咬下一截舌頭,縣令妙計擒兇,抓住兇手
清朝乾隆年間,江寧府溧水縣有一張姓裁縫,此人妻子早逝,身邊只有一個女兒相依為命。女兒年方十六,長得非常漂亮可人。裁縫每次出門均會把門關上,讓女兒在樓上做針線活,很少讓女兒外出露面。街面上的輕浮子弟都垂涎女兒姿色,卻一直沒有機會。
一天中午,裁縫回到家中,遠遠看見大門大開,心中暗想不妙,急忙呼喚女兒,卻無人回答。裁縫上樓一看,見女兒已死在一條長凳子之上,雙手被人用她的裹腳布緊緊捆住,身上衣服脱落一邊,脖子上有掐傷痕跡,地上還有半截血跡未乾的舌頭。
這一幕讓裁縫嚇得半死,痛徹心扉,女兒被歹人糟蹋殺害,簡直喪盡天良。裁縫跑去縣衙告狀,請求縣太爺幫他伸冤,將歹徒繩之以法。縣令見出了人命大案,當即讓衙役查案逮捕真兇,緝拿罪魁禍首。
此時的溧水縣令正好是清代著名詩人袁枚,袁縣令派出衙役不久後,就有人在一所寺廟之中發現一個嘴角鮮血淋漓、渾身顫抖的少年。寺僧發現此人後,問他從何處來?此人只是一味搖頭,一句話也説不出來。和尚此時聽聞裁縫之女被殺後,當即讓人將斷舌少年押去縣衙。
經過一番審訊,此人承認了殺人罪行。但是袁縣令卻下令將此人重責四十大板後釋放,眾人不解其意。袁縣令説:兇手為惡時,舌頭被人咬斷,定然是在親嘴時被咬。一個人被咬斷了舌頭,還有力氣把死者綁在板凳上嗎?很顯然,此案作惡之人並非一人,殺死少女的兇手絕對不是斷舌者。
釋放斷舌少年之後,袁縣令還讓人在街上傳言此案已破,案子已經了結,讓眾人迴歸正常生活。另一方面,袁縣令又派出一個王姓捕快到街坊去明察暗訪,一旦有與案情相關的消息就立刻來報告。王捕快領命之後,立刻穿着便衣前去打探。
經過一番查訪之後,王捕快調查到城外有兩個放蕩青年,不務正業,一天就知道在城隍廟前賭錢,或到酒館喝酒,彼此形影不離。自從裁縫女兒被殺之後,此二人好幾天不見蹤影。一直到斷舌少年承認殺人之後,這二人才又出來活動了。王捕快覺得這是一個重要消息,於是稟報了袁枚。袁枚聽罷,沉思片刻之後告訴王捕快,讓他密切跟蹤二人,不要讓二人潛逃,他有一條妙計能讓兇手現形伏法。
幾天之後,袁枚升堂審理裹腳布和板凳,他讓眾人到大街小巷吆喝,讓眾鄉親前來圍觀審案。一開始眾人以為袁縣令精神出了毛病,抓不住兇手就拿這些東西出氣。後來發現他好幾天都這樣子按時升堂審案,儼然像審理犯人一樣。
眾人此時疑惑了,難道裹腳布和板凳真是兇手?古往今來,還從未聽説過有人裹腳布的。此事一傳十,十傳百,城裏城外,每天都有不少人到縣衙來圍觀。一天,袁枚見此事差不多了,於是便找來守城軍官,讓他一聽到信號就把城門把住,然後一個個放人出去。在城門口一個個檢查,絕對不能漏掉一個人。
第二天一大早,袁枚繼續審理裹腳布和板凳並且宣佈將在當天結案,全城居民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看,縣衙裏到處都是人。中午時分,忽然聽到炮響城門關,眾人皆莫名其妙。
袁枚對眾人説:“為了抓住兇手,我用夾棍夾板凳,用鞭子打裹腳布。昨夜有神明告訴我,今日能將兇手抓獲。現在我將裹腳布系在大堂前面的兩個柱子上,要想出去的,就手扶着裹腳布,從東向西走,方可出門。若是兇手,裹腳布就會緊緊纏着他的手不放。
圍觀人的聽罷,依次站在東邊,用手扶着裹腳布走過去。其中有兩個人,身體沒還沒有碰到裹腳布就渾身顫抖不已。袁枚看見之後,當即將二人拿下。一經審問,果然是殺人兇犯。
二人是如何殺人的呢?那個斷舌的少年又為何會承認殺人?
少女一怒之下咬斷了他的舌頭,斷舌之人疼痛難忍,跌跌撞撞跑下樓去,開了大門就逃。就在此時,兩個兇徒見張家大門敞開,於是便闖入屋內。二人見只有張裁縫之女一人在家,於是便對少女施暴。少女大喊大叫,一惡徒捂住少女的嘴,一人解下她的裹腳布將她捆紮板凳上。二人對少女施暴之後,深恐罪行敗露,於是將她掐死。
此案件真相大白,三人行兇,原本是斷舌少年為惡在先,不料被咬斷舌頭。斷舌少年逃走後,將大門打開沒有關上。張裁縫之女嚇得呆在樓上,不敢下樓關上大門,恰好被兩個惡徒撞見,於是被兩個惡徒所害。
最後,袁枚判處為惡的兩個浪蕩子梟首示眾。判決之後,斷舌少年又被追加二年徒刑,以示懲戒。袁枚審問裹腳布,妙計擒拿二真兇,玩的其實就是心理戰術,兩個惡賊果然禁不住心理暗示,最終原形畢露,受到了嚴懲。
自此,乾隆朝溧水奇案,結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