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固定動作”到“自選動作”,中國外交開年明確側重與關切

中新社北京1月19日電 (黃鈺欽)走過以“雲外交”為主的2020年,中國外交在2021年開年首月即開啓“面對面”模式。近期,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分別訪問非洲五國與東南亞四國,前後兩次出訪僅相隔一天。

如果説外長開年首訪非洲是中國外交堅持了31年的“固定動作”,東南亞之行則可謂是中國外交開年的首個“自選動作”,實現了疫情以來對東盟十國雙邊線下交往的全覆蓋。從“固定動作”到“自選動作”,加之頻密的出訪安排,為外界觀察後疫情時期的中國外交提供了獨特視角。

通過“固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的不同,可以看到中國外交在開年的不同發力方向。儘管疫情為線下交往帶來諸多不便,中國仍然堅持外長新年首訪非洲的傳統,並以此開啓全年的對外交往。從1月4日至9日,王毅跨越非洲大陸,應邀訪問尼日利亞、剛果(金)、博茨瓦納、坦桑尼亞和塞舌爾五國,以實際行動詮釋中非“真朋友”的內涵。

對於這一堅持31年的中國外交傳統,王毅將其概括為“初心不改,傳承不變”。他指出,我們以這一實際行動,體現中國對非洲的高度重視,體現中國與非洲的傳統友誼,體現中國對非洲發展振興的堅定支持,體現中國永遠站在發展中國家一邊這一重要外交原則。

在結束非洲訪問歸國僅一天後,王毅1月11日至16日開啓對緬甸、印度尼西亞、文萊和菲律賓四國的訪問。周邊鄰國始終是中國外交的優先方向,今年適逢中國和東盟建立對話關係30週年,“三十而立”之後的雙方關係將如何提質升級備受外界關注。

“中國外交開年發力周邊,體現出對於周邊國家和區域合作的重視。”外交學院亞洲研究所所長郭延軍分析稱,在疫情影響之下,周邊命運共同體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為進一步夯實中國同周邊國家關係打下了基礎。

通過“固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的相同之處,可以更清晰地透視中國外交在後疫情時期的關切。無論是中國外長的非洲之行還是出訪東南亞,“團結抗疫”和“合作發展”始終是貫穿其中的兩條最為清晰的主線。

就團結抗疫而言,面對第二波疫情仍在全球蔓延,非洲國家公共衞生基礎薄弱的現實情況,王毅指出,中方將繼續向非洲朋友提供緊缺抗疫物資,向有需要國家派遣醫療專家組,建成對口醫院合作機制,推進抗疫經驗交流,加快建設非洲疾控中心總部項目,同G20成員一道做好對非緩債工作。

面對疫苗合作成為抗疫合作的重中之重,在訪問東南亞四國期間,王毅幾乎在每一站都表明了中方願加強疫苗合作的意願。他強調,中國與東盟雙方將高舉疫苗多邊合作旗幟,堅持疫苗公共產品屬性,加強研發、採購和生產合作,共同促進疫苗在本地區和全世界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

就合作發展而言,儘管疫情對非洲、東盟和中國的經濟均造成嚴重影響,但危機之下仍不乏尋覓新機的可能。在王毅出訪非洲期間,剛果(金)和博茨瓦納分別同中方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為“一帶一路”“朋友圈”添彩。

作為抗擊疫情最成功、重啓復甦最早最快的地區,東亞危機驅動合作的特點更為明顯。中國與東盟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順利簽署等積極因素為區域疫後經濟復甦注入強勁動力。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指出,透過王毅此訪可以看到,推動RCEP早日生效,深化中國與東盟利益融合,擴大互利共贏成為疫情之下區域發展的共同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團結抗疫與合作發展,“固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的相同之處還在於中方傳遞出的價值取向。在尼日利亞,王毅指出,非洲是國際合作大舞台,不是大國博弈競技場。在塞舌爾,王毅強調,大小國家一律平等是中國外交的原則。在印尼,王毅更是明確提出,踐行真正多邊主義要做到“四個堅持”和“三個反對”。

當多邊主義於全球遭遇“逆風”、個別大國強調回歸“多邊主義”之時,中方表明對於多邊主義的堅守,以及提出關於多邊主義的“真偽之辨”尤為引人關注。“無論是在非洲還是東南亞,中國以實際行動踐行真多邊主義的價值觀,絕非簡單粗暴地將自身設立的規則強加於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副所長藍建學表示,“當國際形勢進入動盪變革期,要確保區域持久和平和繁榮發展,各方需要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這也是中國外交在開年發出的關鍵聲音。”(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25 字。

轉載請註明: 從“固定動作”到“自選動作”,中國外交開年明確側重與關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