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聯合國家衞健委等四部門印發《營養與健康學校建設指南》,對適應兒童青少年生長髮育需要,推動學校營養與健康工作,規範學校營養與健康相關管理行為作出要求。《指南》明確規定中小學校內不得設置小賣部、超市。(7月18日新華網)
近年,中小學小賣部、超市裏銷售各種“五毛食品”的問題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破損溢油的小包辣條、“傍名牌”的山寨食品、過期食品堂而皇之地湧進學校小賣部,校園小賣部正成為“五毛食品”的消費市場,其中的安全隱患令人擔憂。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研究團隊深入江西、湖南、河北、四川等多地農村經過三年的實地調查發現,農村中小學校小賣部出售的零食中,許多是劣質小零食,生產廠家地址、電話等信息虛假的比例高達30%。這些劣質小零食中,僅“辣條”類就有30多種,且均產自小村鎮的小作坊。研究團隊通過對30餘種“辣條”的簡單分析發現,一些產品加入的化學添加劑多達22種。
“五毛食品”在學校小賣部、超市裏氾濫,關鍵是學生吃上了癮“停不下來”;家長出於對孩子的“關愛”而“視而不見”;監管部門更是疲軟無力。由於學校有小賣部和超市,加上各種因素的疊加,使學校小賣部和超市銷售不合格食品和玩具等現象十分普遍。有了小賣部和超市,學生不在家好好吃飯,也不好好在學校食堂用餐,許多學生把家長給的餐費和生活費大多用於購買“五毛食品”或者一些玩具等等,不但對學生的身體帶來了嚴重傷害,而且也影響了學生的正常學習。因此,關停學校的小賣部和超市十分必要。
隨着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們的教育觀發生了變化,對孩子的一些物質要求不再像過去那樣嚴格控制,而學生們的辨別能力並沒有想象中的強,很難擺脱對來源不明食品的誘惑。問題食品等扎堆進入學校小賣部及超市,有些“五毛食品”直接將包裝做成了玩具槍、易拉罐甚至是口紅的形狀。不少小食品的宣傳語很“萌”,如“親的味道”“辣些日子有你真好”等,以此吸引學生的眼球。有的小賣部和超市附近銷售的烤腸、雞翅等熟食,也受到不少學生的歡迎。由於這些“五毛食品”比較重口味,學生上了癮後,如果再吃家中或學校食堂裏的飯菜,就覺得不合口味,經常是下午還沒有上完課,肚子就餓了,忍不住到學校小賣部和超市買點吃的。
教育部聯合國家衞健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指南》,明確規定中小學校內不得設置小賣部、超市。這回應了社會各界的關切,很有必要。這樣可以讓學生遠離“五毛食品”,使他們在家或者學校安心吃飯。另外,應該規定對學校周邊的小賣部和超市等加強監管,一旦發現有不合格的食品等,必須從重處罰。最關鍵的是,除了大力整治校園內外食品安全環境,也要讓孩子認清這些食品可能存在的危害。家長和學校要相互配合,對孩子進行健康飲食教育,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學校要對學生加強管理,不讓他們隨意外出購買不合格的食品等。(胡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