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彭岸 欒若曦)據俄羅斯衞星網消息,當地時間3月29日,埃及總統塞西宣佈蘇伊士運河河道的疏通工作成功完成。據法新社消息,埃及蘇伊士運河管理局表示,卡在蘇伊士運河的“長賜號”重新上浮之後,運河還需三天半就可以恢復暢通。目前擱淺貨輪已經完全恢復至正常航道。
貨船阻塞全球貿易關鍵通道
當地時間3月24日,埃及蘇伊士運河管理局發表聲明稱,一艘重型貨船“長賜號”23日在蘇伊士運河新航道擱淺,造成航道擁堵。“長賜號”長約400米、寬約59米,正駛向荷蘭鹿特丹港。
蘇伊士運河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海運通道之一。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根據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數據,僅2020年一年,通過蘇伊士運河的船舶接近1.9萬艘,平均每天51.5艘,這條運河也是埃及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而幾乎與美國帝國大廈一般高的“長賜號”,就像“一隻擱淺的大鯨魚”阻塞了全球貿易的關鍵通道。
堵塞的水路有望很快重新開放
如何成功“解救”這艘巨輪,成為了埃及蘇伊士運河管理局的難題。數據分析稱,船東和保險公司或將面臨總計超過1億美元的索賠。
首先的工作重點是清理泥沙。蘇伊士運河管理局稱,要想移動堵塞航道的“長賜號”,需要從運河中清理出2萬立方米的沙子,其數量相當於8個奧運會游泳池。
隨後,當地時間3月27日,救援團隊動用十幾艘拖船並試圖利用漲潮的有利條件幫助“長賜號”脱困,不過嘗試失敗了。
據海運服務供應商Inchcape消息,當地時間3月29日,“長賜號”成功重新上浮。不久後,埃及當局表示“長賜號”集裝箱船已經轉向“正確方向”,堵塞的水路有望很快重新開放。
當地時間3月25日,埃及蘇伊士運河,貨輪擱淺,救援工作進行中。圖/IC photo
追問1:事故原因是自然還是人為?
“長賜號”在當地時間週二陷入擱淺。起初,一陣突如其來的強風和阻擋視線的沙塵被認為是罪魁禍首。當時的風速記錄為40節,約等於一小時74公里。
但是蘇伊士運河管理局説,這不是這艘船擱淺的唯一原因,可能還存在技術或人為失誤。
據彭博社報道,在擱淺前的片刻,“長賜號”行駛的速度顯然快於蘇伊士運河管理局設定的限速。彭博社援引自己的數據稱,“長賜號”在擱淺前12分鐘記錄的速度為13.5節,而通過運河的最大允許速度在7.6節至8.6節之間。
不過,一位與擱淺無關的船長表示,船隻有時會加速,以在暴風雨中更好地控制船隻。
彭博社同時也提到,“長賜號”沒有護送拖船穿過運河。儘管這不是一項必須的要求,但是當天緊隨其前的兩艘船都有護送拖船。
追問2:救援的最大難點是什麼?
蘇伊士運河管理局主席奧薩馬·拉比説,救援行動存在“技術上的困難”,並且涉及許多因素。
首先,船隻長約400米,重達22萬噸,裏面承載了1.8萬個集裝箱,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船之一。由於船體巨大,“長賜號”移動起來十分困難。
其次,岸邊的潮汐很高,會對救援帶來影響。上週五,這艘船曾經“反應非常快”,導致人們對當日完成救援工作充滿樂觀。然而,由於潮汐的影響,救援行動不得不停止。
同時,船體楔入的河岸土壤中有很多岩石,給挖掘帶來困難。
船上已經清除了約9000噸壓載水,在退潮時讓14艘拖船和挖泥機同時工作。
包括美國、中國、希臘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已經提供了協助移除該船的方法。
追問3:未來再發生阻塞怎麼辦?
據“海事主管網(The Maritime Executive)”稱,隨着國際貿易的增加,預計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大的船隻在蘇伊士運河通行,航運業必須為應對未來的各種情況做好準備。改裝大型船舶的船首推進器,是一種應對側風推動船舶偏離航道的方法。同時,如遇天氣不佳,蘇伊士運河管理局需要向接近運河和沿運河航行的船舶提前發出警報。
地中海和紅海之間不斷變化的天氣狀況,加上通過蘇伊士運河航行的大型船隻,增加了未來發生航道堵塞事件的風險。如果能開啓第二條橫貫北極的平行航道,或許能為未來堵塞事件分流部分海上交通,確保船舶仍然有航道可以走。
有人支招,蘇伊士可以拓寬航道,其實蘇伊士運河通航151年來一直在拓寬、挖深、改造。
近50年來,蘇伊士運河已經在規模和寬度上增加了一倍。最近的一次是6年前,埃及政府對運河進行了大規模擴建,加深了主航道,併為船隻提供了一條與之平行的35公里航道,耗資超過80億美元。
但現實是,每次改造的結果,反倒增加了發生堵塞的危險。分析稱,為了降低運輸成本,當運河每次改造並因此提高“放行”尺度,船東、承運商就會相應量身定製新款放大號的“頂格船”。另外,一次次的拓寬工程無疑增加了海路運輸的成本,有可能失去原本的價格優勢。
【背景】重要性日益增強的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對世界和埃及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蘇伊士運河提供了亞洲和歐洲之間最短的海上通道。隨着海上運輸和世界貿易的發展,這種重要性日益增強。海上運輸是最便宜的運輸手段,世界貿易量的80%以上都是通過水路運輸,12%都是通過蘇伊士運河運輸。
2015年,埃及政府曾經對蘇伊士運河進行了大規模擴建,加深主要水道,併為船隻提供一條與之平行的35公里航道,埃及政府稱這標誌着“埃及的重生”。
埃及修建這條耗資85億美元的“新蘇伊士運河”,希望能夠增加運輸量,為埃及帶來更多收入。然而,目前運河堵塞造成的危機,對埃及來説是一次新的挑戰。《華爾街日報》稱,蘇伊士運河已經與埃及整個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
【鏈接】蘇伊士運河貨輪擱淺時間線
(埃及時間)
3月23日(週二):早上7時40分,“長賜號”在蘇伊士運河北上行駛時,被沙塵暴困住,同時,突如其來的強風導致“操縱船的能力喪失”,造成船體偏離水路。船頭朝東北,船尾朝西南,約呈45度角,卡在了運河中間,被困在蘇伊士運河151公里處。
3月24日(週三):蘇伊士運河管理局發表聲明説,由於該國多變的天氣,船隻穿越運河的能力受到了干擾。荷蘭海洋服務公司Boskalis透露,已聘請其子公司協助救援。
3月25日(週四):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暫停了蘇伊士運河上的航行。埃及內閣發表聲明説,有9艘拖船、2艘挖泥船和4挖掘機正在努力解救這艘巨輪。同時,挖泥機正在進行疏通作業,目的是從船首周圍清除1.5萬至2萬立方米的沙子。
3月26日(週五):蘇伊士運河管理局表示,挖泥疏通工作已完成約87%。救援團隊試圖使“長賜號”重新漂浮,行動並未成功。
3月27日(週六):救援組試圖利用當天的漲潮,用14艘拖船將“長賜號”拖出,嘗試依舊失敗。暫時沒有關於何時重新開放運河的計劃。超過300艘船在運河的兩端和中途被困,還有更多船在駛近時改變了航行路線。
3月28日(週日):挖泥船執行的挖泥作業達到了2.7萬立方米的沙子,深度為18米。同時派出兩艘拖船,牽引力為70噸。原本計劃將在週日進行兩次嘗試,但是船頭下方的岩石使救援工作變得困難。蘇伊士運河當局決定推遲原定於晚上進行的重新上浮嘗試,直到有更多的拖船動力為止。
3月29日(週一):早上9時30分,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宣佈“長賜號”已開始漂浮。該船的方向轉至“正確航向”的80%,船尾從岸邊移動了102米。
新京報記者 彭岸 欒若曦
編輯 張磊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