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億資金入局,長安新能源的巨大野心能否重新實現?

1月24日,長安新能源B輪融資簽約儀式在重慶舉行,長安新能源宣佈募得資金49.773億元,超計劃融資近20億元,長安新能源再一次為自己的巨大野心注入了全新動力。

五十億資金入局,長安新能源的巨大野心能否重新實現?

實際上,相比傳統燃油車市場的迅猛發展,長安新能源的發展現狀相對尷尬。縱觀長安的新能源之路,雖然其始終都展露着激進與巨大的野心但事實卻不盡如人意。

早在2011年,長安汽車入局新能源車賽道,此後在長達四年的時間裏仍處於低調的狀態。但當時間來到2015年3月,長安汽車就公佈了在新能源領域的雄心壯志,計劃中預計到2020年,長安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到40萬輛。到2025年,推出34款全新產品,累計銷量突破200萬輛。

具體到2017年的香格里拉計劃。長安新能源又再次提升目標,到2025年,分成三個階段向市場推出24款全新產品,累計銷量突破400萬輛。

有意思的是2018年的“第二屆香格里拉大會”上,長安汽車卻重新下調了新的銷量目標,但以此時的目光來看依然是個難以完成的目標:2020年新能源車型銷量35萬輛,進入行業第一梯隊;到2025年,新能源車型銷售116萬輛,實現中國品牌第一。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所以,我們能看到長安新能源2020年汽車銷量僅為1.8萬輛,同比下滑35.3%,新能源汽車銷量佔長安汽車總銷量比重僅為1.9%,距離此前目標相差甚遠。

五十億資金入局,長安新能源的巨大野心能否重新實現?
五十億資金入局,長安新能源的巨大野心能否重新實現?

而2021年,長安新能源全年銷量僅為7.65萬輛,雖有高增速,高增長的態勢但具體到產品線的銷量來看,長安奔奔EV全年銷量高達76381輛,佔據着長安新能源銷量的絕對大頭,其他車型幾乎賣不出手。

從長安奔奔EV到奔奔E-Star,賣得好的背後並不是車型有多少高科技,相反與宏光MINI EV一樣,它們都是主打的便宜實用,作為城市輕便的代步者,日常通勤安靜、環保、經濟,而且最重要的是它比宏光MINI EV更安全,續航也更高,四座也能坐下更多的乘客,所以在長安新能源中,最低端的產品卻成為了長安新能源近年來發展下滑的遮羞布。

五十億資金入局,長安新能源的巨大野心能否重新實現?

除了個別選手,新能源大盤中,幾乎所有車企的目標都是向上發展的,做精做大和智能網聯是必然的發展路線,長安新能源如今卻還沒邁上正軌,產品油改電,車型低端化是最大問題,而此前規劃中的產品仍姍姍來遲。去年6月亮相的C385搭載了L3+級高級輔助駕駛、AR生態智慧座艙、零起火電池等領先配置,但依然沒在消費者中引起熱議。

同時已經鋪開的UNI-K新能源、CS55純電、CS75純電也不如自家燃油版車型來得受歡迎。目前看來,相較於老對手吉利、長城、傳祺等全面鋪開的產品攻勢,長安新能源的路還很長。

把握機會,仍有勝算

據長安介紹,在未來的規劃中基於純電平台EPA0和EPA1打造的車型將主攻二十萬以下主流純電車市場,其中EPA0平台車型聚焦在低端代步車,主要競爭對手宏光MINI EV、奇瑞QQ冰激凌等車型,而以C385為首的EPA1平台車型將直面比亞迪、小鵬、傳祺等在性價比耕耘已久的實力派選手。

五十億資金入局,長安新能源的巨大野心能否重新實現?

幸運的是,即便浪費了幾年,長安的體系力依然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存在,依靠集團運作和聚焦投入,長安新能源還是有可能重回賽道奮起直追。

一方面,長安新能源在發展跑偏的前提下依然能收到五十億資金的青睞,炮彈充足不愁打無準備的仗。另一方面,長安新能源正逐步建設專營及聯營渠道店300餘家,包括衞星店、非標考核店、專區店、二網店。在B端的網約車上,已經推出換電車的示範運營,建設了20個智慧換電站。

五十億資金入局,長安新能源的巨大野心能否重新實現?

從品牌端到市場端,長安新能源正與長安燃油車做切割,雖然有部分消費者認為這麼做是多此一舉,購買及售後保養過於麻煩,但從長久來看,完善且獨立的服務網點更有利於新能源汽車的推廣。

在智能電動車時代的到來下,長安新能源急需完成效率與速度的平衡,本次融資的五十億,或許能讓我們看到長安新能源在未來的更多可能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45 字。

轉載請註明: 五十億資金入局,長安新能源的巨大野心能否重新實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