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有人提議中國國民黨名稱去掉“中國”二字,江啓臣回應

由 公冶爾藍 發佈於 綜合

【環球時報記者 程東】繼拋出所謂的“台美復交”提案引發巨大爭議後,國民黨又陷入“改名風波”。

拋出“改名”議題的是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林為洲。據台灣《中國時報》11日報道,他10日在臉書發文稱,黨名有“中國”二字有好處也有壞處,“壞處”是易被扣帽子、被扭曲及遭污名化,好處則是可具有和對岸產生聯結、開啓對話的可能性;而國民黨認定的“中國”當然是指“中華民國”,不過很容易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混淆,“因此可思考是否去掉‘中國國民黨’的‘中國’兩字”。林為洲還稱,他拋出該議題沒有既定立場,而是開放討論,“國民黨也沒什麼好忌諱的,能重回執政才最重要”。

此事迅速在國民黨內引發爭論。黨主席江啓臣11日稱,“改名”不是現階段黨內改革的重點,當前黨內應該關心的是民生議題,如含瘦肉精美豬進口及地方上缺水等。國民黨發聲明稱,此議題江啓臣當選黨主席時就已強調,中國國民黨不是表面名稱的問題,個性不改於事無補。有“立委”認為,國民黨黨名有其歷史淵源、背景和聯結,要改名必須讓黨員與全體民眾接受,此動作深具政治意涵,事關重大。還有人稱,國民黨黨名“去中國化”在黨內是“非主流中的非主流、少數中的少數”,林為洲拋出話題後很難掀起波濤,只會讓他個人受傷,其實沒有必要。《聯合報》11日注意到,網絡留言幾乎一邊倒地質疑林為洲。有民眾質問,要國民黨去“中國”,跟綠營主張華航、中鋼“正名”有什麼不同?有藍營支持者稱,“不然你們自己去創一個台灣什麼黨好了”。

資深媒體人韋安稱,2016年藍營大敗,國民黨“草鞋盟”提議要黨名“去中國”,結果沒改成,而2018年藍營大贏15個縣市長和19個議長。他忍不住直言,“笨蛋,名字不重要,腦子才重要”。香港中評社11日稱,國民黨過去只要敗選,就一定有人把原因歸咎於黨名“不符合時代潮流”,要求改名,相關的爭論從未停過。而黨的核心層此時刻意拋出“改名”問題本身並不單純,反映一些人對國民黨沒有信心以及自我否定的心理,也是一種危險的信號。文章説,國民黨的問題不在名稱上,而在於路線、論述上的迷失;改名不但改不了運,還會把自己的特質改掉,變得面目全非,甚至再次引發分裂。《聯合報》11日稱,從2004年“大選”失利、2015年“換柱”、2016年“大選”再度失利以及2020年敗選,國民黨“去中國”改名的議題定期上演至少超過16年,2015年為了“換柱”,甚至連“台灣國民黨”的組黨申請都送進“內政部”。但敗選的原因從來不是黨名,而是執政,選後能否再起的關鍵也始終是改革、民意,不是改名。文章認為,有人選在“雙十節”當天拋出“改名”,動機可疑。過去事實證明,改革並不能靠改名,改名更不是爭取社會認同、重返執政的保證,反倒凸顯國民黨內深層的路線、世代之爭與矛盾,“一旦全面引爆,就是黨再一次的分裂,除了親痛仇快,沒有任何實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