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很久以前看《水滸傳》的時候,當看到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因其父王升曾經當街教訓過高俅,而當高俅發跡後,出任殿帥府太尉想借王進不來點視為名報仇時,我們都替王進捏把汗,高俅會把王進怎樣?王進當然不能繼續留在京城,本以為施耐庵會把他寫上梁山,坐一把交椅。萬萬沒想到王進最後帶着老母私走延安府。王進這一走,從此杳無音訊,江湖上再也沒有出現過王進這個人。
王進為什麼沒有上梁山?是因為覺得自己優秀,王進的長處就是武功高,這一點是得到邊庭軍官肯定的,要不然他也不會想着到延安府去謀差使。像這樣武藝超羣的漢子,上梁山實在有辱家門。別説在士大夫眼裏,就是在普通人看來也是家門不幸,竟然出了一個土匪。
可是施耐庵接着又寫了另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這個人就是能博得很多讀者同情的林沖。林沖事件的起因跟王進事件是不一樣的。林家世世代代與高家並無恩怨。錯就錯在林沖妻子張氏長得太迷人,把高俅之義子高衙內給迷住了。高衙內想要得到張氏,當然嫌林沖礙眼,因此不惜一切代價要除去林沖,這才有了林沖的種種磨難。
林沖夜奔這個劇不知唱哭了多少人,俺這裏吉凶未可知,她那裏生死應難料。懷揣着血刃刀,行一步哎呀哭,哭號啕。林沖在怎麼掙扎,也還是上了梁山,這還是在柴進柴大官人的舉薦下。
如果按照上面的説法就是林沖不如王進,施耐庵才會讓他上梁山。難道林沖的武藝、家世、身份地位真的比王進差麼?我們先來比較一下兩人吧。
王進、林沖都是八十萬禁軍教頭,且還都在高俅手下做事。這一點沒有什麼可比性。王進的父親王升是都軍教頭,林沖的父親是提轄官,兩人父親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技,王升一棒就把高俅打翻,魯智深年幼時就知道林沖父親林提轄的威名,虎父無犬子,王進、林沖的武功自然很高,應該在伯仲之間,很難分出勝負。
林沖雖父母不在人世,但已有嬌妻。故事開始死,林沖跟張氏都結婚三年了,可並無兒女,只有一個使女錦兒。老岳父張教頭還在,林、張兩家人加起來總共四個。王進只有老母,並沒有娶妻生子。從這點來看,王進還不如林沖。
從上面的一番對比來看,林沖不但不比王進差,甚至在某些方面還強個王進。要上梁山也是王進,不該是林沖,但他們卻走了相反的路,林沖上了梁山,王進到延安府謀職,過的日子不比在京城時差,還不用時刻想着高俅如何收拾他。立有戰功,還能有封賞,比林沖當土匪還得受王倫的窩囊氣好過千百倍。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王進、林沖的人生如此不同呢?
首先,王進、林沖在東京過着不同的生活,王進與母過着清苦的生活,而林沖過着舒適的生活。
林沖在跟高俅結怨以前過着怎樣的生活。林沖是一小小教頭,每天不是上校場教槍棒,就是回家守着妻子,是不會像高衙內一樣整天花天酒地,鬥雞走狗的。一來林沖沒有高衙內的資本,二來林沖沒有高衙內的精力。
事實是林沖在東京的生活跟高衙內沒什麼區別,並不是像讀者所想的是一個顧家的好男人。林沖孤零零一個人踏雪到朱貴酒店,喝着酒看着外面漫天飛舞的雪花,想起在東京每日六街三市吃喝玩樂的美事,心裏面恨高俅呀。
這正是林、高兩家的事情還沒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即高俅還沒用寶刀把林沖誘入白虎節堂之前,林沖不願捨棄的東西。生活在繁華的京城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要林沖放棄京城的生活到邊關去,林沖可能想都沒想過。樊樓裏面的飯菜比娘子做的香。心煩了還可以去聽曲。
王進就只知道在家孝順老母,過着清貧生活。不像林沖一樣,動不動就和朋友在外面吃飯喝酒。對東京不留戀,王進是説走就走,頭也不回。到哪兒都過同樣的生活,沒區別。
其次,去留問題,還要取決於家人的態度,王進母親極力支持兒子離開東京,林家、張家就沒想過會逃離祖祖輩輩生活過的京城。
王進回家,把高俅要找王進麻煩的事對母一説,還沒等王進開口説話,王母到先開口説,既然惹不起,還躲得起,咱們走吧,遠離這個是非之地。做母親的不希望兒子有事。做妻子的張氏只希望丈夫守着她,不希望林沖一走了之。青春年少的她不想獨守空房。張氏在沒有林沖消息的情況下,不是上吊了麼。母親、妻子所想要的東西不同,決定了他們的行為。試想張氏能像王母一樣有遠見,她和林沖説不定還能團圓。
第三,林沖不是文人,而是武夫,沒有文人的隱居思想。
施耐庵是按照張飛的形象來寫林沖的。整日打打殺殺,不會去想什麼隱呀,退的,更不會去想怎麼得到善終。《水滸傳》裏燕青、朱武、公孫勝等有好結果,是因為他們受到隱退思想的薰陶。水滸裏有個叫許貫忠的人就給人上個隱退課。林沖錯失了離開的最佳時機,又鬥不過高俅,只有任人魚肉了,被逼上梁山。
總之,水滸裏同為禁軍教頭,由於林沖有太多舍不下的東西,如好生活,導致他沒去想過第三條路,最後只能讓命運之神把他牽到梁山。王進知道有舍有得,最後遠走高飛,沒有落得梁山人悲慘的下場,他跟紅樓裏的小紅一樣看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