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希望袁老師再來菲律賓,到我們的海邊稻田走一走”

中新社馬尼拉5月23日電 題:“真希望袁老師再來菲律賓,到我們的海邊稻田走一走”——中菲熱帶雜交水稻項目合作人追憶袁隆平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袁隆平老師夢想的‘海水稻’,我們在菲律賓育種成功,並在一個小島的沿海鹹水地試驗種植,每公頃產量可達8噸-9噸。真希望袁老師能再來菲律賓,到我們的海邊稻田走一走。”

在菲律賓研究熱帶超級雜交稻育種21年的中國農技專家張昭東,22日聽聞導師去世消息時,正在呂宋島中部內湖省的熱帶雜交水稻基地。“今年我們又育出了超級雜交稻新組合,稻穗大又飽滿,植株高且結實,適合菲律賓雨季種植,颱風天也不倒伏。如果報告給袁老師,相信他定欣慰。”

袁隆平的三大夢想之一,是讓雜交水稻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菲律賓是袁隆平經過近20年考察,精心選擇的實現這個夢想的第一站;張昭東是實現這個夢想的關鍵農業技術人員。

1979年,袁隆平來菲國際水稻研究所參加會議,用英語演講論文《雜交水稻育種》,在國際上提出採用“人工趕粉”法,可以大規模種不育系雜交高產稻,震驚世界水稻界。

1981年,袁隆平再度應邀來菲做研究。時任國際水稻所所長判斷,菲律賓屬於海洋系氣候,水稻很容易倒伏,中國的不育系雜交水稻技術不能在熱帶國家運用。從此,如何讓中國雜交水稻技術惠及東南亞?成了袁隆平“世界雜交水稻夢”的一部分。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袁隆平頻頻到訪菲律賓,對這個熱帶國家的水稻種植情況進行考察。

促成袁隆平啓動熱帶雜交水稻育種研究的另一個關鍵人物,是菲律賓著名華商、現菲華商聯總會理事長林育慶博士。

“我是菲律賓大學機械專業學生,家族生意也與農業素無關係,但我是一個關心國家的熱血青年。”林育慶説。有人介紹他認識袁隆平,“我與袁隆平老師一見如故。袁老師對菲律賓的信心,與我的企業家冒險精神,發生了‘化學反應’。”

2003年袁隆平再訪菲律賓,與當地農民田間地頭一起慶豐收;並將“西嶺8號”評定為適合熱帶地區種植的高產、優質、多抗的“先鋒雜交稻”。“西嶺8號”走進菲律賓水稻田,以每公頃15公斤稻種最高產出16噸產量,成為菲律賓前鋒農業新寵、中菲農業合作代名詞。

如今,菲律賓已經成為熱帶超級稻再出發的基地。張昭東説:“現在,我們的分公司已經開到印尼、緬甸,種子出口到稻米出口國越南,在印度以及非洲幾個國家育種成功並開始推廣種植。”(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87 字。

轉載請註明: “真希望袁老師再來菲律賓,到我們的海邊稻田走一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