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日報網】;
10月29日,為期4天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閉幕,逾6000字的會議公報同日發佈。全會着眼未來5年乃至15年中國的發展路徑,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都具有重大影響,引發外媒極大關注。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截圖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稱,許多國家甚至難以為將來幾周制定計劃,而中國本週制定了未來15年的發展議程。
本週,中國共產黨高級官員在北京舉行會議為中國製定下一個五年規劃,甚至起草了一份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願景。
官方媒體發佈的消息稱,中國未來五年主要目標包括,追求高質量增長,減少碳排放,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文章説,這種長期規劃與歐美政府往往反覆無常的性質形成了鮮明對比。在歐美國家,本屆政府制定的承諾和計劃很容易被下一界政府撤銷。
“中國是一個守信用的國家,”國家通訊社新華社星期四在一篇評論文章中説。“一旦五年規劃敲定,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將確保其實施。”
《華爾街日報》報道截圖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中國領導人週四表示要在15年內使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上述GDP目標提出之際,中國公佈了貫穿2021年至2025年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週四的提案列出了一系列優先發展事項,包括要擴大國內消費和實現科技自立自強——這一重點領域在上述公報中被提及11次,而上一個五年規劃中只提到了4次。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美國《紐約時報》認為,在其他國家的領導人仍被新冠疫情所困擾之際,中國承諾實現經濟復興,在科技方面自力更生,並加強軍事力量以保護國家的經濟和政治利益。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凸顯了中國領導人推動中國擺脱當前危機、進入新的增長階段、減少受外部風險影響的雄心。
文章稱,在經歷了今年頭幾個月的新冠疫情衝擊後,中國經濟在第三季度實現了4.9%的增長,出口也強勁復甦。
全會公報表示,中國的目標是擴大國內市場,並鼓勵整個經濟領域的創新——從尖端技術到更高效的農業。
《金融時報》報道截圖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執政的中國共產黨週四宣佈將優先擴大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內需,並提出“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
會議還提出了新的“雙循環”經濟戰略,該戰略優先考慮加強內需和技術創新的重要性。
德國之聲也關注到,週四閉幕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十四五規劃”,其中着重提到“雙循環”模式,以及“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目標。
德國法蘭克福金融管理學院中德金融經濟中心主任勒謝爾教授(Dr. Horst Löchel)認為,中國拉動內需,刺激國內市場的做法是合理的,但這並不意味着中國要和世界脱鈎。他強調,“雙循環”概念的提出和對“國內循環”的重視,與中國積極參與全球化,在全球產業鏈中保持自己的存在並不存在矛盾衝突。
勒謝爾教授分析,告別昔日“世界工廠”的形象,中國希望通過刺激國內消費和促進科技發展來拉動經濟增長,成為“高新科技的吸收者或者是高端產品的出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