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到2035年全面建立完善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丨聚焦COP15

封面新聞記者 杜江茜 雲南昆明報道

清新的空氣、茂盛的森林、適宜的氣候,甚至,傍晚的彩虹,路邊的花香……倘若要為這些瀰漫於生活卻難以觸摸的生態環境估個值,該怎麼算,意義又在哪裏?

“這就是我們所説的生態產品價值。” 作為雲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教授、國家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委員,在楊宇明看來,生態產品價值還是個在公眾面前稍顯陌生的概念。10月12日,COP15大會期間,他在接受專訪時將其概括為是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的有效途徑,“生態優勢將間接體現出地域隱形的經濟價值,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更扭轉人們將大自然的饋贈視為理所應當的觀念。”

如何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到2035年全面建立完善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丨聚焦COP15

事實上,就在今年4月印發的《關於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中已經明確,在一系列舉措下,到2035年,完善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全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全面形成,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為基本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毫無疑問的是,針對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實踐,已在諸多地域展開。

為生態系統估個值

四川阿壩:每平方米的生態環境值約12元

10376億元!這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簡稱四川阿壩) 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業內將其簡稱為GEP,即“綠色GDP”。

這個數據意味着什麼呢?從數據本身看,四川阿壩轄區內總面積為84242平方公里,如果試着進行單價計算,阿壩州每平方米的生態環境價值約12元。倘若再橫向對比,當年阿壩州生態系統生產總值為10376億元,這意味着,其生態價值是GDP的35倍。

如何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到2035年全面建立完善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丨聚焦COP15

四川阿壩州

據阿壩州環境監測中心站站長鄧懋濤介紹,該項目依據中國科學院所構建的國內主流GEP核算體系,通過市場價值法、機會成本法、替代市場法等多種評估方法,計算包括生態系統的產品提供、調節服務和文化服務這三大類的經濟價值。

“核算出‘綠水青山’的價值,把我們生態系統所產生的服務功能量化。那種認為大自然是無償提供資源,我們可以任意消耗的觀念是錯誤的。”楊宇明記得,在2011年,雲南通過核算得出的GEP是1.68萬億,“那是10年前了,那一年我們的GDP才剛剛過萬億。”

另一方面,GEP也為生態補償提供科學依據。

據阿壩州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王勇介紹,在實施阿壩州GEP的項目中,促使相關方達成多項生態補償共識。此外,項目還為2019年阿壩州與下游市(州)簽訂岷江和嘉陵江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提供了依據;推動以新安江流域為代表的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在全國落地生根……

“生態環境在運轉過程中還會產生生物資源、生態資源,同時還有非物質的這些功能。”在楊宇明看來,這些的價值容易被低估或不易通過價格真實體現,“所以,我們在探索一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從珍稀果樹到“致富樹”

於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中實現生態產品價值

生態產品價值的實現,這樣的探索,早已鋪開。

在川滇交界處,金沙江干熱河谷,燥紅色山石裸露,陣陣“火風”中,這個被譽為最難進行生態治理的地方,正在點點變綠。

在四川,會東縣所屬的金沙江干熱河谷地區,從1995年開始,四川省環科院兩代專家對西蒙德木紮根於此開展大量工作。

如何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到2035年全面建立完善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丨聚焦COP15

四川阿壩州

“西蒙德木具耐旱、抗逆性強,是改善這一地區生態系統的最佳選擇。”四川省環科院的高級工程師張啓東,每到育苗期就會在山坳中的基地貓上幾個月,徹夜守着,一守就是十多年,如今,在涼山州會東縣,西蒙得木示範林鬱鬱葱葱。西蒙得木種苗繁育、栽培和病蟲害防治技術將為金沙江干熱河谷植被恢復與重建提供科學依據,為天保工程、退耕還林等重點林業工程提供科技支撐。

楊宇明曾多次抵達這裏,他看到了這種堅韌植物所藴含的經濟價值,其能提煉出的精油是化妝品的高級原料,“若是有企業願意合作,將是雙贏倍增的效果。”

他的論斷來自實際。同樣是在乾熱河谷,雲南紅河干熱河谷裏,萬年青辣木基地裏同樣一片葱鬱,企業家熊莉娟站在期間,用視頻和會議現場互動,眼下,辣木的提取液因為具有高活性、高營養,抗衰老等特性,正廣泛用於護膚品及保健品產業,產業化的發展也將給乾熱河谷帶來更多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的修復。

“還有珍稀的蒜頭果樹,正在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下,成為雲南鄉村‘致富樹’。”楊宇明感觸很深,不管是蒜頭果樹還是白芸豆,政府和學界都先後完成現存資源普查,建成相應的種質資源庫,“這就是在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利用中,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的最好例子。”

克服“難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

2025年初步形成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制度框架

在楊宇明看來,保護一個物種,一定要有長遠思維,而建立完善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體系,需要克服其“難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等問題,更離不開整體的規劃。

根據《關於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整體上到2025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比較科學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初步建立。

具體到實踐中,明確將建立起生態產品調查監測機制,豐富自然資源資產使用權類型,合理界定出讓、轉讓、出租、抵押、入股等權責歸屬,依託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明確生態產品權責歸屬。在建立生態產品價值評價機制的同時,健全生態產品經營開發機制和生態產品保護補償機制等。

這也意味着,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過程中,公共產品將擁有更多的溢出效應,生態產品的投入的正向效將更加顯現。更值得期待的是,在市場化路徑下,自然資本、人造資本、人力資本三要素將有機結合,通過挖掘特色、品牌策劃、市場營銷等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就在4年前的10月,雲南德宏州盈江縣那邦鎮那邦濕地,出現了一隻鸛嘴翡翠,這隻在中國僅分佈於雲南的鳥類,在那邦濕地停留了197天,至少吸引2955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好者,據推算這些吃住在那邦鎮的鳥友,至少帶來了50萬元的經濟效益。

“這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鮮活體現。”楊宇明感嘆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35 字。

轉載請註明: 如何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到2035年全面建立完善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丨聚焦COP15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