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勞動者)汗珠滴落起高橋

  新華社貴陽8月1日電題:汗珠滴落起高橋

  新華社記者施錢貴、鄭明鴻

  上午11點,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環城高速公路峯林特大橋建設工地,地表温度近40攝氏度,施工人員尚趙軍和張正文正忙碌着,汗珠不時從他們的臉頰滴落,在橋面上形成一個個小水印。

  7月底,火辣辣的太陽照得人頭皮發麻。由於天氣太熱,纜索吊承重繩上塗抹的潤滑油融化後往下掉,在橋面上形成一個個黑乎乎的斑點。落到衣服上,就是一團黑色,洗都洗不掉。

  “從大橋動工至今,我已經在這個工地幹了1年多。”尚趙軍是四川南充人,記者7月28日來到工地時,他和工友正忙着將鋼管架上的扣件卸下來。再有一週,待澆築索塔和掃尾工作完成後,他將趕赴下一個工地。

  尚趙軍是一名“老工地”。由於長期露天作業,他的皮膚被曬得紅裏發黑。尚趙軍身後,是他和工友1年多來的勞動成果:深入地下數十米的塔基,還有聳立在峽谷的數百米高塔。

  峯林特大橋生產副經理楊旭介紹,該橋是興義環城高速公路的3座特大橋之一,全長1163米,主跨550米,屬於全線控制性工程。

  記者看到,峯林特大橋橫跨馬嶺河大峽谷,峽谷兩岸是懸崖峭壁。“大橋有2條承重主纜,每條由127束鋼繩組成,重達2000餘噸。”楊旭説,橋面到谷底的高度是300多米,從索塔頂到谷底的高度超過400米。

  49歲的張正文也是一名“老工地”。從業10多年,他帶領團隊建設了一座又一座大橋。“我們跟着項目走,工地在哪裏,我們就在哪裏。”

  張正文清晰地記得,最久的一次,他和工友在一個工地幹了兩年多時間。但隨着架橋技術的提升,建橋速度越來越快,張正文和工友在每個工地工作的時間越來越短。

  “以前紮根深山搞建設,幾個月不能回家,現在高鐵、高速公路都很方便,想回就能回。”張正文覺得,自己是橋樑建設者,也是交通設施日趨完善的受益人。(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65 字。

轉載請註明: (高温下的勞動者)汗珠滴落起高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