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liutang2020
▲當地時間1月3日凌晨,伊朗革命衞隊向伊拉克境內的2個美軍基地發射彈道導彈,圖為導彈發射瞬間
新年伊始,世界給我們廣大吃瓜羣眾帶來了一些"喜聞樂見"的事情。2020年1月8日,伊朗發動"烈士蘇萊曼尼"行動,以兩輪彈道導彈襲擊了美國駐伊拉克的兩個軍事基地,以報復美國在1月3日打死伊朗革命衞隊高級將領蘇萊曼尼的行動。而面對伊朗快打快收的"自衞行動",美國未在軍事上立即還以顏色,而是以"新的經濟制裁"和"無條件的恢復對話"來緩和局勢。
應該説,海灣戰爭後基本沒見過有誰以彈道導彈襲擊美國軍事基地,而這次伊朗的行動並沒有過於殺傷駐伊美軍。目前雙方沒有把局勢升級到戰爭的跡象,這其實是一件好事(世界和平)。不過我們吃瓜羣眾們普遍認為,美國這次面子上肯定不好看,用伊朗官媒的話説就是"捱了伊朗一耳光"(我們不予置評)。翻開歷史來看,這樣的"吃癟"現場,美國自建國以來也遇到過不少,有些確實尷尬無比。
▲衞星圖片顯示美軍基地被導彈命中的位置
獨立戰爭後的美國一段時間裏過得很難,甚至一度數年向地中海的巴巴里海盜支付貢金,換取地中海貿易航路的通暢(因為當時真惹不起)。不過隨着商業擴張和領土擴張的進行,到1810年,美國的貿易額僅次於英國;通過戰爭和金錢交易,美國領土擴展到了570萬平方公里。而此時的英國正在歐洲與拿破崙的法國斗的你死我活,英國的北美殖民地被擴張的美國人惦記上了。
1812年6月18日,美國對英國宣戰,並開始徵兵。當時英國的主要精力在歐洲大陸,北美殖民地軍隊兵力不足,且多是加拿大民兵,美國認為進佔加拿大就能夠將英國勢力驅逐出北美大陸,於是兵分三路進軍加拿大。不過在這場戰爭中,美國吃了當頭一棒,三路美軍被英軍擊潰,英軍還轉守為攻,一度攻入美國甚至佔領首都華盛頓,縱火焚燒白宮、國會大廈等建築,時任總統麥迪遜躲進了弗吉尼亞的山區。
▲英軍火燒白宮,意為報復美軍此前對上加拿大首府約克(今多倫多)及大湖地區居民點的破壞行為
1814年,英美兩國在比利時根特簽署了《根特條約》,戰爭結束。根據條約雙方邊界恢復到了戰前水平,美國未能獲得英屬北美殖民地任何領土。但美國人認為他們逼和了大英帝國,這讓他們在國際上贏得了一些聲望。不過這次戰爭中,首都華盛頓是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被外國軍隊佔領過。至於成功擊退美國入侵的加拿大,1867年和其他英屬北美殖民地合併為加拿大聯邦,並不斷獲得自主權,至1982年完成事實獨立。
19至20世紀的世界大勢成就了美國。這段時間美國經歷了內戰、工業化、領土擴張、門羅主義,在19世紀的最後幾年吞併了夏威夷羣島、發動美西戰爭搶奪西班牙殖民地,直至20世紀參加了兩場世界大戰,最終徹底成為了世界第一。不過,冷戰期間美國在與蘇聯爭霸的背景下參加的兩場熱戰——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並沒有能嚐到勝利的果實。在朝鮮,他們只得簽下了停戰協定;而在越南,他們黯然離開了。
▲1953年7月28日,"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在汶山簽署《朝鮮停戰協定》,而就在三年前,美軍只差一點就飲馬鴨綠江了
冷戰期間,美國對蘇聯及其盟友的軍事挑釁行為數不勝數,不過有時候確實步子邁得太大扯着了(嗶——)。1960年5月1日,蘇聯防空部隊在斯維德洛夫斯克上空擊落了一架美國U-2高空偵察機,並抓獲CIA飛行員加里·鮑里斯。美國起初對U-2進行間諜偵察行為矢口否認,直至蘇聯展出飛機殘骸和飛行員後才被迫承認。飛行員鮑里斯於1962年美蘇交換間諜時放回,而美蘇關係因此事件而達到冷戰以來的低點。
▲美國飛行員鮑里斯(右)在蘇聯接受審判,他被判處3年監禁,後被放回美國
一年後,CIA又搞砸了另外一件事。1959年古巴爆發了革命,卡斯特羅領導的古巴人民推翻了親美的巴蒂斯塔政權。1960年,CIA(中央情報局)開始招募在美國的古巴流亡分子,並組建訓練了"古巴旅",計劃登陸古巴顛覆卡斯特羅政權。1961年4月中旬,美國支持的"古巴旅"1400餘人登陸古巴的豬灣,結果被古巴軍隊和民兵全殲。這次事件是CIA的一大敗筆,也促使卡斯特羅與蘇聯關係走近,進而導致了後來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
▲被古巴軍民俘虜的"古巴旅"成員,CIA原以為這些人一登岸就會受到夾道歡迎,結果歡迎他們的是古巴軍民的子彈和炮彈
1968年1月23日,美國海軍第7艦隊的"普韋布洛"號電子偵察船,在朝鮮元山港外海進行間諜活動時,被朝鮮海軍包圍,1名船員在交火中死亡。朝鮮海軍將該船及船員扣押,包括航海日誌和無線電情報被朝方起獲。在武力恫嚇無果之後,美國與朝鮮進行了長達11個月的談判,最終美國承認間諜船進入朝鮮領海併發出書面道歉,朝鮮方面經板門店釋放82名船員連帶一具屍體。此次事件可謂是朝鮮的一次重大外交勝利。
▲朝鮮報紙有關於普韋布洛事件的報道,如今"普韋布洛"號間諜船停靠在平壤大同江畔供世人蔘觀
焦點回到伊朗身上。1979年以前伊朗是親美國家(不然F-14戰鬥機怎麼會來到波斯高原),但1979年伊朗的"伊斯蘭革命",推翻了腐朽的巴列維國王政權。由於當年10月,美國准許流亡海外的巴列維國王入境治病,引起了伊朗方面極大地不滿,以至於當年11月4日,高呼反美口號的伊朗人衝進德黑蘭的美國駐伊朗大使館,直接扣押了52名美國外交人員和平民,引起了震驚世界的"德黑蘭人質事件"。
人質事件發生後,美國立即開始對伊朗進行制裁,時任總統卡特宣佈從1979年11月12日起終止進口伊朗石油,驅逐部分在美國的伊朗人,並凍結伊朗人的在美資產。同時美國還呼籲西方盟友對伊朗進行制裁。由於美伊雙方都無法提出和平解決方案,人質事件陷入僵局。美國於1980年4月7日宣佈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伊朗在次日同樣宣佈與美國斷絕關係,並號召人民做好迎戰準備。
▲德黑蘭人質事件中,被伊朗人扣押的美國人被帶出大使館,在此事件中曾有6名美國人在加拿大使館幫助下逃離伊朗,後來被拍攝成電影《逃離德黑蘭》
4月下旬,美軍執行了一次代號為"鷹爪"的營救行動,一支"藍光"突擊隊乘直升機進入伊朗,試圖解救被扣的美國人,但行動因為種種原因而被迫中止。由於美國總統換屆選舉和兩伊戰爭的爆發等事件影響,美國和伊朗在1981年1月19日達成協議,被扣押444天的剩餘美國人質被伊朗釋放,此前已經有人質被伊朗釋放。伊朗人質事件使得美伊關係惡化了40年,影響了美國的中東政策,美軍中央司令部也應運而生。
越南戰爭後,美軍在一系列戰爭和軍事衝突中取得了勝利,不過在幾個戰場上也有讓美軍"吃癟"的現場。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1984年起,伊拉克開始對波斯灣內的油輪發動襲擊,造成了舉世震驚的"襲船戰"。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派艦艇前往波斯王對油輪護航。1987年5月17日晚,美國海軍"斯塔克"號護衞艦在波斯灣被伊拉克空軍發射的法制"飛魚"導彈擊中,死亡37人、傷21人。事件最終僅以伊拉克向美國致歉而結束。
▲被"飛魚"導彈擊中的"斯塔克"號護衞艦
1992年12月起,聯合國在索馬里部署維和部隊執行維和任務。美國則派遣特遣隊參加聯合國在索馬里的"恢復希望"行動。當年10月3日,美軍出動遊騎兵、三角洲、第160特種航空團等精鋭力量,執行對索馬里軍閥艾迪德手下2名幕僚的抓捕行動。在摩加迪沙,艾迪德武裝的民兵與美軍發生了激烈交火,美軍遭受圍攻,2架"黑鷹"直升機被擊落。至10月4日被圍美軍才在援軍支援下脱困。
在摩加迪沙的行動中,美軍死亡19人,1名飛行員被俘虜,而被殺美軍士兵的屍體被索馬里人拖行遊街的鏡頭傳遍世界。行動讓美軍損失嚴重,克林頓政府也因行動不力飽受輿論批評。美國政府之後與艾迪德秘密接觸,雙方最後達成妥協:艾迪德交出被俘的飛行員杜蘭特和美軍士兵屍體;美軍則釋放扣押的全部艾迪德的俘虜,不再把艾迪德派作為打擊目標。該事件後來被拍成了電影《黑鷹墜落》。
▲電影《黑鷹墜落》劇照,摩加迪沙行動之後,美軍遂在1994年撤出索馬里,而聯合國也於1995年結束了在索馬里的維和行動,留下了索馬里那個爛攤子
美國奉行的是全球性戰略,這使得多數的全球熱點地區都有美軍或美國情報、外交人員的存在。不過"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濕鞋",有時過分的挑釁行為必然會招致報復,類似的"吃癟"事件還會有。當然,美國人是不會收手的,那麼真出了什麼嚴重後果還是要美國佬自己負責啦(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