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沒給買飲料,女兒就踢了媽媽一腳,爸爸的接下來的動作惹非議

文|西紅柿媽媽

有的孩子跟家長“耍熊”,甚至會在大庭廣眾下,公然對爸媽動手。雖然,這類熊孩子的行為並不多見,但也確實也存在。對於這樣的孩子,爸媽到底該温柔教育,還是該打罵教育呢?我們先來看這個案例:

看過一張“女兒打媽媽,爸爸踢女兒”的照片,從網絡描述中得知:

7歲女孩麗麗(化名),某天在爸媽的帶領下,正在商場裏面閒逛。麗麗口渴了,幾次要媽媽去買飲料給她喝。但是,媽媽正在逛衣服店、試穿衣服,一直沒倒出時間來。再加上商場較大,媽媽可能是沒找到買飲料的地方。

後來,女兒又一次要飲料喝,媽媽説“等一會兒再買”。結果,女兒表現的很生氣!認為媽媽忽視了自己,女兒開始對媽媽拳打腳踢!

雖然,動作幅度不是很大,但也惹怒了一邊陪同的爸爸。爸爸看見女兒在踢打媽媽,心裏很惱火,二話不説上去就踢了女兒一腳。

剛剛女兒還有説有笑,有點撒嬌的意思。現在,爸爸這麼一腳,直接把女兒給嚇壞了,女兒大哭了起來。

對此,很多網友發表了意見,這位寶爸的這個動作惹非議。

雖然有一部分網友表示支持:爸爸踢的對!孩子不聽話,小時候不管教,長大了更難管。

但更多網友表示反對:棍棒教育不可取!就算孩子動手打了爸媽,爸媽也不能還手去打孩子,誰讓你是長輩呢!肯定是你平常這樣暴力的對待孩子,所以孩子才學會了暴力。

1因為打孩子,會讓孩子恨上爸媽

孩子打爸媽,有時候帶着恨意,有時候只是撒嬌。不同情況下,爸媽若是不區分,直接踢打孩子,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討厭爸媽,甚至是恨上爸媽。

棍棒教育下,孩子即便成材了,但內心的創傷卻很難完全癒合。

2 因為打孩子,孩子內心很受傷

爸媽踢打孩子,“報復”孩子,孩子的內心會很受傷害。有的孩子認為,爸媽不愛自己了。有的孩子會覺得,爸媽就是在憑力氣“欺負人”。

孩子不服氣,心靈受傷後,性格可能會發生變化。比如,有的孩子不愛説話了,跟爸媽疏遠了。還有的孩子敏感多疑,不敢接受別人對自己的示好,人際關係較差。

3 因為打孩子,孩子容易叛逆,反而讓孩子更加暴力地對待別人

踢打孩子,極容易刺激孩子的反叛心理。孩子認為爸媽在挑戰他,就會處處跟爸媽對着幹。一旦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緒,親子關係就會出現裂痕,給爸媽教育子女添上一堵牆。這樣一來,孩子可能會越來越不服從管教了。

打罵教育有弊端,但仍有家長表示,“我家孩子之前就是不聽話,但打過一次以後,就非常乖順了。”可見,打罵教育有時候也挺管用。但是,相比温柔教育模式,打罵教育就有點“血腥暴力”的感覺了。

因此,建議家長採用“温柔教育”為主的模式,能更好的教育子女。但温柔教育並不是對所有的孩子都管用,這中間就需要家長要權衡了。

①12歲以上的孩子,不用打罵教育,以温柔教育為主

《管教的勇氣》中,有這樣一句話:教養孩子最幸運的事情是,小時候給他“扎針”,長大給他翅膀。

有研究發現,12歲以上的孩子,對權威的服從減弱,有了自己的思維認知。這時候的孩子,已經不太在乎對方是否是爸媽了,而在於以理服人。

孩子是否聽話,是否反抗,都是從認知角度出發。並且,孩子不像兒時一樣懼怕懲罰了,膽子更大了。

因此,打罵教育不適合12歲以上的孩子,建議爸媽用温柔教育為主,對孩子以理服人,説服教育。

②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實在不行再懲罰

對孩子來説,懲罰雖然很痛,但比這更痛苦的是爸媽的不理解。

爸媽若能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跟孩子好好溝通,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也許,孩子就會很感激爸媽,更乖順的服從於爸媽,聽令於爸媽。

如果孩子實在不聽話,偶爾給與適度的懲罰,還是很必要的事情,至少可以降低孩子在外闖禍的概率。等孩子長大後,也會感恩於爸媽的教育,給了他飛翔的翅膀。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80 字。

轉載請註明: 因為沒給買飲料,女兒就踢了媽媽一腳,爸爸的接下來的動作惹非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