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在不同的場合會判若兩人?

滿分的、充滿愛的家長也可能有選擇性緘默的兒女。質疑他們對待小孩的方式,無疑是可惡的。引發選擇性緘默症的因素,經常是無法解釋的,或者是芝麻小事。並沒有證據顯示,選擇性緘默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更可能、或更不可能遭受過虐待或情感傷害。

為什麼孩子在不同的場合會判若兩人?

可能造成選擇性緘默症的環境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孤立,例如:孩子在第一次上學之前,與別人互動的機會太少。當孩子置身於不同的文化背景中,需要面對外語的環境時,也可能發展出選擇性緘默症。

為什麼孩子在不同的場合會判若兩人?

許多小孩面對陌生人而感到焦慮、覺得脆弱或危險,或者和主要照顧者分離時,都會出現保持緘默的強迫行為,這是正常反應,並非選擇性緘默的小孩所特有。當這種行為持續超過學校生活的初期,或引起嚴重的人際互動困難時,才會診斷為選擇性緘默症。因此,小孩開始上學的第一個月被排除於正式診斷標準之外,而僅視為轉換情境的緘默反應,通常持續不到一個月。選擇性緘默症通常會持續好幾年,而非幾個月。在實際上,有經驗或者瞭解辨認方法的人,很容易做診斷。其實很簡單,選擇性緘默者在某些情境之下無法説話。

為什麼孩子在不同的場合會判若兩人?

根據以上選擇性緘默症根本原因的描述,它並不需要任何壓力或創傷事件來加以引發。有些小孩先天的氣質,便是較易受到暴露與脆弱感的影響,自閉症和焦慮傾向的小孩尤其如此。

為什麼孩子在不同的場合會判若兩人?

對於選擇性緘默的小孩而言,説話可能是非常親密、令人緊張、困窘和倍感威脅的舉動。選擇性緘默的小孩通常傾向於迴避風險,而保持靜默通常讓他們感到比較安全。他們的感受如此強烈,以至於在具有威脅的情境中,開口説話簡直難如登天。專家的經驗是,只要説出一個字就好像將自己整個內在世界的鑰匙交給別人,向他們暴露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缺乏、慾望和需求。分享這些事情,總是令人感到非常不舒服。

為什麼孩子在不同的場合會判若兩人?

即使終於真的能夠與某些人輕鬆相處,還是依舊無法和他們説話。雖然通常很想講話,但就是無法跨越説話的障礙。以往對於保持緘默的原因覺得高深莫測,不瞭解孩子為何不開口。現在來看,主要原因似乎是某些人原本就會引發無比的壓力,孩子害怕説話會再度引起他們注意。只要不説話,就很安全。如果開口了,就又得經歷壓力,而每一次感受到的壓力都會比以往更嚴重。孩子也非常想要避免改變,尤其當改變可能會引起別人的注意或審視。

為什麼孩子在不同的場合會判若兩人?

或許必須親身經歷過選擇性緘默症,才能瞭解受困於緘默的牢籠有多麼痛苦。 然而,一般人的誤解更增添這份痛苦。人們認為緘默是自己的選擇,是自己拒絕説話,因此鮮少給予同情和支持。事實上,沒有比這個看法錯得更離譜的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03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孩子在不同的場合會判若兩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