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對孩子慷慨,對父母刻薄是正常的
之前在論壇上看到一個熱度很高的話題:為什麼我們會對自己的孩子無私,卻對自己的父母心存雜念?
生活中,我們可能常常會見到這麼一類人,對於孩子的需求傾盡所有,對於父母只是滿足他們基本的生活保證。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只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
首先,我們先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講。
因為無論是在自然界,亦或是人類社會,生物最終目的始終是不變的,那就是繁衍後代。
生物的反之本能就是照顧後代,而不是照顧父母。
可能會有很多人説:你怎麼這麼自私,父母生你養你,你卻對他們心存雜念。
我們要明白的一點是,對於權力、責任、尊重、孝道等定義,都是我們通過後天習得的。
然而,照顧子女卻不是,那是我們天生就被賦予的本能。
照顧子女,不僅僅是為了自己基因的延續,更是確保自己後代存活的幾率。
其次,孩子比起父母,花費了我們更多的精力。
曾經在一本書中看到這樣一句話:
當我們為某件事花費了過多的精力時,我們也就更願意繼續花時間、金錢投入到這件事上。
作為父母,從孕育一個小生命開始,到他呱呱落地,再到他一天天的長大成人,我們都傾盡了自己的時間和心血。
但是父母不會,父母不會依賴我們,而我們也習慣性的向父母索取。
所以,對於在子女身上的投入,是遠遠大於給父母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我們更傾向於把時間和金錢都給予子女,在他們的生活中傾入更多的資源。
王朔曾經説過,女兒給他帶來的幸福遠遠大於他付的奶粉錢,所以他不覺得女兒欠他什麼,也不需要她為他做任何事情。 其實大部分父母的心態就是如此。我們常常説,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就是父母的愛。 很少提及孩子對父母的愛有多無私,只是教會孩子要學會感恩。 這就從側面説明了,人們對於子女的關心,遠遠大於對父母的。 再次,生孩子的意義,我們也不能忽略。 生活中的大多數家長是抱着愉悦的心情期待孩子降生的。 他們覺得: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是為了讓他看一看這世界的美好,是一個主動選擇過程。 但同時作為子女,我們卻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 有的家長可能會控制慾太強,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 有的家長可能過於焦慮,經常用最嚴苛的標準來要求我們,讓我們變得沒有自信,得不到認可; 有的家長可能有些強勢,總是以自己的觀點來控制我們的思想,讓我們變得自卑懦弱,沒有安全感......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被動的選擇。 有人曾説過:當你主動選擇事情時,你是熱愛這件事的。 這句話,放在對待子女和父母態度不同的問題上也依然適用。 當然,不得不提的是,在這個問題上,每個人的態度因人而異。 有人就認為父母比子女重要,“養兒方知父母心”, 他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所以他們對於自己的父母給予更多的關心與照顧; 有的人卻覺得自己的孩子更重要一些,因為是自己將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的,理應為孩子的成長負責。 我們行走在社會中,本來就跟不同的人有着各種各樣的聯繫。 身為父母,我們照顧好自己孩子,陪伴他們健康長大; 身為子女,盡心贍養自己的父母,多抽時間陪伴他們。 我認為,只有如此,才是最好的做法。 - END - :凱爸 看完的讀者,如果你贊同我的觀點,記得給我點個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