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長為代工模式正名?代工生產或將逐漸合規化
日前,電哥從工信部部長苗圩走上兩會“部長通道”獲悉,部長在發言當中針對當下新能源汽車發展等熱點問題進行了解讀,在隨後的答記者問中也介紹了有關新能源汽車供給側發展方向,苗圩部長表示將進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有序放開新能源汽車代工生產,或許這將是為代工模式正名的信號。
既然代工生產在“兩會”被提及,這極有可能説明了國家對這個模式的支持,這意味着代工模式的合規化或將到來,代工模式有很大可能被正名。
為什麼此前代工模式不受待見?真的一無是處?
此前許多造車新勢力,由於無法通過自建工廠來進行項目驗收,所以無法通過普通的渠道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便只能“借雞下蛋”,即代工的途徑獲得,例如江淮代工蔚來,海馬代工小鵬等。
正所謂存在即合理,代工模式絕對不是一無是處:一方面,逐漸被邊緣化的傳統車企短期內難以尋求到有效的途徑,產能閒置,壓力逐漸增加。代工在一定程度上為部分效益不佳的車企開闢了一條盈利的渠道,可以有效盤活存量產能,閒置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而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説,將產品一直停留在PPT階段絕對不是一件好事,快速量產是頭等大事,對“交付”極其敏感的造車行業更是如此。選擇代工在初期的效率上肯定是最優的選擇,車輛的快速上市可以迅速佔據市場的空窗期,為企業後續運作提供保障。
隨着代工模式的成熟發展,目前江淮和蔚來的生產基地已經具備了ES8 和ES6 一年十萬輛的產能,雙方也已經討論決定蔚來的第三款車型也要在此地進行生產。經過進一步的產線改造升級,因為蔚來認為其不再需要自建工廠,雙方的合資工廠15萬的年產能已經能夠滿足未來幾年兩到三款車型的生產需求。、
而且從政策的角度出發,代工模式已越來越得到政府的認可。早在工信部發布《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辦法》,首次明確指出“鼓勵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之間開展研發和產能合作,允許符合規定條件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委託加工生產”。
因此無論從經濟角度、生產角度還是政策角度,代工模式都是有它的可取之處的,更不能“一竹竿打死”,武斷稱代工造車就是不靠譜。
此次正名,代工模式有望扶正,化解資質難題
此次苗圩部長表示將進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有序放開新能源汽車代工生產,或許這將是為代工模式正名的信號,那麼被生產資質“卡脖子”的新能源車企,代工模式將是不錯的選擇。
(圖/文/攝:皆電 )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