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3000多年前,在新疆喀什地區的葉城縣就出現了現代靴子的鼻祖——“喬魯克靴”。“喬魯克”是突厥語,意為“使用皮子製作的靴子”。
靴如其名,製作喬魯克靴不用一根釘子,鞋底與鞋幫由針線縫合。在漫長的歲月中,葉城喬魯克靴獨有的特徵是圓頭、無鞋跟、不分左右腳、靴底也採用皮革,靴頭有三角形圖案,後跟有靴袢,便於提鞋和繫帶子。
喬魯克靴的這些特點,可避免在叢林樹木被擦傷或蛇咬傷腿、腳,十分輕巧;喬魯克靴不擦鞋油,穿着非常方便,飾有裝飾物沒有拖沓感覺;穿着時,需配氈襪(用羊毛製成氈子,再縫製成氈襪),具有良好的保暖作用,冬季可以禦寒,特別是在高山寒冷山區,優點顯得更為突出。
製作喬魯克靴需要皮子,過去原料是黃羊皮或野山羊皮,只有山區或牧區才有。上個世紀80年代後,禁止狩獵保護動物,改為用綿羊皮、牛皮或犛牛皮製作。喬魯克靴製作流程精密,從上到下都留皮彩條,彩條用毛線、駝毛線、綵帶、皮條等編制而成。
作為一種用傳統手工方式製作的靴子,喬魯克靴的靴底也採用皮革,具有輕巧、軟、保健、保暖等特點。這是因為葉城縣地處崑崙山北麓,平均海拔較高,氣温較低,喬魯克靴就像為農牧民量身訂做一樣。新疆少數民族的農牧民都喜歡穿,而且一年四季都穿,夏季光腳穿,冬季配雙羊毛氈襪。在冬天,由於保暖性好,輕巧又實惠,還能護住腳踝,牧人們把它比作腳上的“保暖爐”。
2006年,葉城喬魯克靴製作技藝入選第一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
(邵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