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農村小男孩幫父母“運送玉米”火了,網友:成熟的令人看着太心疼

由 泉亮霞 發佈於 綜合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突然間主動做家務,作為父母的話,肯定會特別的開心和欣慰,因為做家務的這個行為就代表了孩子長大了,懂得為家裏分擔,懂得體諒爸爸媽媽的辛苦,但是孩子自覺做家務是一回事兒,還有另一種情況引來了許多家長的討論,那就是現如今許多家庭讓孩子做家務,給孩子一定的報酬,也就是用錢來買孩子做家務。


不光是中國,許多歐洲國家也一樣,許多家庭都會給孩子做一個家務,獎勵機制就是孩子在完成一定的家務,就會得到付費獎勵,做不同的家務會有不同的金額的獎勵,孩子可以將得到的錢用來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存起來,但是這種做法卻讓許多人都議論紛紛,有些人人認為如果頻繁的給孩子太多的錢,會導致孩子對錢的概念產生誤差,還有人認為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儲蓄習慣,最近網上有這樣一條視頻,從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又到了一年一度豐收的季節,農村的家庭裏收了很多的玉米,玉米堆得滿院都是,但是家裏人要把玉米放到房頂去晾曬,於是全家都動員了起來,不光大人,小孩子也多了起來,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六七歲的孩子,小小的身高,卻提着桶幫父母裝玉米,來回運玉米,小小的年紀,彷彿有着成年人的成熟和懂事。

網友們看了之後紛紛表示心疼,評論區也評論道:

A:這就是真實的農村生活麼?那時候男女老少一起上陣,根本不分年齡大小。

B:掛好鈎子,還知道提醒上面的人,這個孩子真的是成熟的,讓人心疼。

C:其實孩子並不覺得苦,他只會覺得這個很正常,因為家人也在這樣的生活,他不會覺得哪裏不對法很高興做這件事情。


現在許多有錢家庭的孩子都會覺得有錢就可以擁有一切,父母也為了讓孩子做一些事情,用錢來引誘孩子,怎麼説呢?如果只是從最初的目的出發,讓兒子學會用錢,這個方法沒有錯,不過把家務活和付費綁定在一塊,產生的化學反應就會有那麼一絲絲的不對勁,因為付費給人一種買賣,契約的感覺,我給你幹活,你付我錢,包括了一層交易成分,雖然説這種方式也能鍛鍊孩子對金錢的概念,但是還是弊大於利,網上經常會有一些媽媽參照了類似的獎勵機制,鍛鍊孩子,結果孩子不但沒學會用錢,反而變得斤斤計較,做什麼事情都要討價還價?導致媽媽最終也左右為難,中途取消孩子反而會覺得媽媽是不守誠信的壞人。


要知道,其實每一個孩子一開始都是喜歡做家務的,想想身邊的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就嚷嚷着要幫父母做這做那,雖然並不是做得很好,但是總是跑來跑去,忙得不亦樂乎,只要媽媽允許他們加入,他們會迫不及待地去幫媽媽做家務,完成後都會開心得不得了,與通過家務,他們可以獲得成就感和長大感,以及在家庭的存在感,這就是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自我現實是重要的需求,這裏部分大人和小孩孩子需要通過成就感獲得自信,感受自己的價值所在,這種滿足感不是金錢和任何物質獎勵可以換來的。


父母可以在每一次孩子主動做完家務之後,給予孩子口頭表揚,或者改為機長,這樣同樣會讓孩子享受做家務的樂趣,並且樂此不疲,要知道家人,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互相幫忙的因為是一家人,所以家長需要做的是教會孩子,家務是全家人的事情,孩子是家裏的一分子,所以需要一起拿班車,而不是用金錢來引誘孩子做家務,孩子學習做家務和學習興趣一樣重要,因為家務事一項技能,它可以幫助孩子獲得自信,獨立和責任感。

千萬不要用物質去鼓勵孩子做家務,因為這麼做,他會學到勢力,而非自信,獨立和責任感,所以説,如果你的孩子熱衷於幫忙做家務,鼓勵他,並且引導他正確地對待做家務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