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忌諱的就是跟孩子抬槓、較真,“硬碰硬”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諸多父母吐槽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像變了一個人,再也不是以前那個百依百順的“乖孩子”,相反,變得十分執拗、暴躁、脾氣倔等等,甚至喜歡凡事和自己對着幹,而你越是對他們發火,他們越是像彈簧一樣反彈得厲害,繼而讓自身陷入迷茫、委屈和擔憂當中……
案例黎女士近日憂心忡忡,因為她在教育孩子上遭遇了“瓶頸”,即將升入初三的女兒總是手機不離手,擔心孩子的學習落下,她總是頻繁地嘮叨,可是女兒根本聽不進去,好幾次都是因為玩手機的事情吵架,最後,黎女士氣急敗壞地將手機摔了,女兒當場大發雷霆,母女關係陷入僵局中……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處在冷戰中的兩個人,誰都不願意先開口説話,黎女士無奈地嘆氣道,原本聽話的娃怎麼進入青春期後開始變得喜怒無常,軟硬皆不吃,隨口説她兩句就開始鬧脾氣,真的是惹不起。
相信多數父母都遇到過類似這樣的問題,你讓孩子往東,他們偏要往西,你不讓做什麼,他們非要做什麼,總而言之,就感覺在和自己作對,其實,陪青春期的孩子成長,最忌諱的就是跟孩子抬槓、較真,“硬碰硬”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
多數家長把孩子視為自己的“私有物”和”所得物“,認為孩子就應該按照自己的安排做事,如果反抗,就是挑戰權威,像這樣錙銖必較的做法只會成為撕裂親子關係的罪魁禍首!
關於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問題,多數家長顯得心有餘力而不足,其實,孩子也是“被逼無奈”呀,他們不是不乖,而是處在“被動”地位,受身心發展所影響。
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不好管?青春期的孩子遭受着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巨大變化,此時的他們正進入人生中的第二個“叛逆期”,他們的思想渴望獨立,自我意識逐漸增強,迫切希望擺脱父母的管教和束縛,表達自身情緒和想法的感覺愈發強烈,為了宣示主權,獲得更多的自由,他們只好和家長對着幹。
另外,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控制能力不夠強,遇到和自身想法背道而馳的事情,會忍不住發脾氣,具體表現在語言和行為上過於激烈,喜歡頂嘴、摔東西等等,甚至魯莽、衝動行事,不考慮後果,做出違反法律的事情,14歲是叛逆高峯期,更是青少年犯罪的“危險期”,父母在此一定要積極轉變自身的教育態度方式方法。
教育方式直接決定孩子能否順利地度過青春期,若是採取“以暴制暴”的手段,只會激化孩子的叛逆行為,讓其感覺到自尊心和人格被踐踏、侮辱,如果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產生焦慮、無助、孤獨、抑鬱等負面心理,久而久之,得不到緩解的話,親子關係也會變得越來越差。
總而言之,青春期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父母作為孩子成長的引路人,務必要做好教育工作,那麼問題來了,到底該怎麼做呢?
青春期的孩子怎麼管1、瞭解孩子內心真實想法
青春期的孩子總是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其實,這是因為父母並沒有清楚詢問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亦或是孩子不願意告知父母,只有搞清楚原因,才能幫其解決困惑和焦慮。
2、不要踐踏孩子的自尊心
青春期的孩子擁有獨立的思想和人格,他們的自尊心很強,家長只有將自己放在與孩子平等的地位上,才能好好的交流,讓娃接受自己的建議和意見。
3、多給孩子一些權力
既然孩子的獨立、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烈,家長就應該學會適度地放手,給孩子更多的權力和自由,尊重並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行為,當然這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適時提出中肯的意見。
如果您家裏正有一位處在青春期的孩子,而您在教育孩子時常感覺到困惑、無奈、迷茫,那麼,請靜下心來翻翻這本《來自星星的孩子》,作者是一位兩個孩子的父親,他曾做過15年的教育心理諮詢工作,有着11年的教師職業生涯,曾花費30年時間與青少年以及其父母打交道,撰寫這本書全部源於實際的生活經驗。
這本書從心理學角度全面剖析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行為,幫助父母轉換思想和教育方法,巧妙解決與孩子產生的各種衝突,打破固有思維,高情商地教育孩子,看完後定會茅塞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