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福特總統赦免尼克松的背後,審判前總統會阻礙國家發展

由 秋長紅 發佈於 綜合

自特朗普上任以來,美國對於全世界國家的打壓就愈發激進。對中國的壓制,對日本的打壓,插手中東事務,攪局歐盟內部。

美國的做法,着實引起了他們盟友的不滿,其中包括日本、法國、德國等國。雖然美國依然是世界頭號強國,但是過多插手地區事務,自然會讓他們應接不暇。

今天筆者要跟大家講的故事,也是跟美國有關,就是著名的“水門事件”。這件事情牽涉到了一個重要的人物,叫做切尼。



切尼是個重要的政治人物,20世紀70年代,尼克松時期切尼是白宮辦公廳副主任,後來是老布什時期的國防部長,小布什總統的副總統,號稱美國曆史上最有權勢的副總統。

1972年11月,尼克松壓倒性贏得了美國總統大選,全美50個州,尼克松贏了49個。但是新年之後沒幾天,1973年1月8日爆發了水門事件。

隨後的一年多的時間,時期越鬧越大,最後在1974年8月8日,在全國一片指責聲中,尼克松黯然辭職,這就是水門事件。

尼克松在水門事件裏,除了搞竊聽之外,嚴重的是撒謊和做偽證。我們先現在很難想象,這件事對當時美國人的衝擊有多大。




在尼克松以前,傳媒不發達,美國人的心目中,總統的形象是無可挑剔的聖人。現在信息發展迅猛,領導人有什麼人品缺陷,大家也覺得是正常事。就像特朗普缺陷很多,卻變成了個性。

這就是尼克松無奈的地方,正好趕上了20世紀七十年代的轉折期。

同樣的事情,如果是尼克松以前的總統,因為傳媒不發達,很容易被掩蓋。尼克松之後的總統,也很容易被原諒。但是尼克松剛好趕上了電視時代,整個事情被拿到公眾面前展示。公眾原本這種事見得少,導致舉國上下憤怒洶湧。

等到尼克松辭職,這件事居然還沒調查清楚。到底掩蓋了多少事實?白宮有多少黑幕?當時美國上下都誓要把尼克松送進監獄。

那要不要繼續往下查呢?這個問題就踢到了繼任的總統福特面前。經過一個月的反覆思考,9月8日福特宣佈,將“完全、無條件、徹底赦免尼克松”。這個決定意味着水門事件的結束,按照當時美國的憲法,總統是有這個權力的。



福特總統


尼克松安全了,但是全國的矛頭又指向了福特。一個很自然的言論,就是尼克松和福特有內幕,尼克松換福特當上總統,然後福特赦免尼克松。

但是,沒有任何證據證明,福特和尼克松私底下有過交易。但是真相大家都不知道,導致福特的支持率,從71%跌到49%。兩個月後,國會中期選舉開始,福特的共和黨大敗。1976年的總統大選,競爭對手卡特用特赦這個事情做文章,美國人對這件事也是耿耿於懷,最後福特輸掉了這場選舉。

福特的任期四年,尼克松幹了一年,中間又因為尼克松時間折騰了一年,自己真正掌權的時間只有2年。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福特總統。

在整個過程中,有一位旁觀者,就是切尼。尼克松時代,切尼在白宮辦公廳當副主任,福特時代,他成為正主任。切尼當時就明確反對赦免農科所,因為這樣做在政治上會產生不利的結果,很不明智。


切尼


多年以後,等切尼自己也當上副總統,從全局角度考慮過問題之後,切尼在回憶錄中卻做了另外一番解讀。他説:“我對赦免的負面政治影響的判斷是準確的,但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在隨後幾年的白宮生涯中,我很慶幸水門事件成為過去,否則,對一位前總統的審判就會像是懸在我們頭上的一把刀。”

想象一下,假設福特沒有赦免尼克松,繼續調查水門事件會發生什麼事情?

尼克松及其團隊肯定不會束手就擒,會竭力抗辯和反擊。那接下來的幾年,這件事就會成為美國政治的頭等大事,政府將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去調查這件事背後的真相,媒體又會掀起一次又一次的熱點。

而那些關乎國家治理的重大事務,就會被擱置和推遲,整個國家無法進入正軌。

關於水門事件的資料,篇幅大得嚇人。除了專門的調查人員,其他人是無法做到分析和鑑別的。但是每個人在這件事情上又有自己的看法,結果就是大家不會急於證據進行判斷,而是變成站隊,互相攻擊和醜化對方。

最後的結果,必然是美國社會被撕裂,政府無法正常運轉。



尼克松


為什麼切尼會説福特總統當初赦免尼克松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這避免了美國的悲劇,美國在走出水門事件之後,開始重建國家對於公眾的信任感。不過,福特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政治代價。

這個故事,啓發我們對民主政治的誤解。

一個國家要追求正義,但是也要有個限度。這個限度就是不能讓國家陷入無限戰爭,耽誤國家發展。比如韓國,每一任總統的下次都不太好,每次都會掀起軒然大波,這就是不成熟的民主政治。反過來看美國和英國這樣的國家,很長世紀都沒有劇烈的紛爭,這是政治上的成熟。

2001年,福特獲得了“肯尼迪勇氣獎”,這個獎是肯尼迪總統家族設立的,一年發一次,專門用於表彰那些在眾人反對的時候,還能做出明智決定的官員。二十幾年前,在福特總統赦免尼克松時,肯尼迪家族本身也是堅決的反對派。

在時間面前,任何觀點都會變化。但是,國家發展才是最大的正義,這一點永遠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