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德軍最常見的衝鋒槍是MP-40,以及其前身MP-38,這兩把衝鋒槍的關係在於,MP-40是MP-38簡化、節省成本的產物。這兩個衝鋒槍可以説是跟隨德軍打遍了歐洲,德軍存在的地方,基本都有這兩把衝鋒槍。
而我們今天要聊的主角是下面這把衝鋒槍,它叫MP-35衝鋒槍,也是二戰期間德軍所使用的衝鋒槍之一,只不過,這把衝鋒槍所裝備的部隊並不是國防軍,而是黨衞軍、警察之類的隊伍。(這種雜七雜八的東西,黨衞軍裝備的特別多)
MP-35的原型是伯格曼MP-32衝鋒槍,其設計者為艾米爾·伯格曼,這把槍當年是在丹麥的舒爾茨-拉森公司生產的。丹麥軍方也是採用了這把槍,而子彈用的則是9*23mm,並不是德國人的9*19mm。
1933年希特勒上台以後,德軍開始準備擴軍了。伯格曼意識到商機來了,一擴軍肯定需要武器啊,趕緊改自己的MP32衝鋒槍,主要其實也就是改膛,改成德軍所使用的9*19mm子彈。而改進版叫MP-34(此MP-34非斯太爾MP-34),而德軍選取之後,進一步簡化,就變成了MP-35/i衝鋒槍。
MP-35的原理呢,其實也就是那麼回事,自由槍機原理、開膛待擊,和其他衝鋒槍其實是一水的,沒啥特別之處。
這把槍你看它的拉機柄位置,其拉機柄並非是位於機匣中段,而是位於機匣尾部。其機匣和護木之間是沒有一點縫隙的,這點類似於芬蘭的索米衝鋒槍,不知道是不是有參考索米的元素。這樣設計的好處其實是能夠保證槍支內部的清潔度,畢竟機匣封閉的,髒東西進不去了。
索米衝鋒槍
而另一方面,其拉機柄並非是直拉的,而是類似於栓動步槍,那種旋轉後拉式的拉機柄,和後來毛瑟出品的G41(M)類似。這點其實有點莫名其妙了,可能是為了讓吃瓜步兵更好的去適應衝鋒槍,畢竟那些拉大栓的栓動步槍就是這麼個結構。但是呢,MP-18和MP-28生產了那麼一大堆,德國人肯定也早就用過了。
而在佈局上,MP-35的彈匣是在機匣右側橫插進去的。這點和很多橫插彈匣的衝鋒槍都不一樣,你看MP-18、斯登這些衝鋒槍,彈匣都是在機匣左側。其放在左側的目的很明顯,射擊的時候你可以握着彈匣井、換彈匣也是右手持槍,左手更換。
而這個MP-35則不同,在右側插入。這樣做呢,你右手射擊,左手不能去握持彈匣井。而且,更換彈匣的時候,也不是很方便,你得鬆開握着握把的右手,然後用右手去更換。
這種設計呢,可能是設計師是左撇子,為了自己開發的時候方便。也有可能是,他覺得衝鋒槍在端着的時候,就應該去端着下面的護木。而也有可能是,你在用射擊的時候,可以看清拋殼口,一旦出現故障,比如卡殼之類的,你能夠第一時間通過左眼睛看到。
在射擊模式上,MP-35並沒有獨立的快慢機調節杆,但是它是有半自動射擊的能力的。其扳機是一個漸進式的扳機,並非是獨立一個。當你單獨扣動前面一個扳機的時候,它是半自動射擊的,等你兩個扳機一同扣動的時候,它就是全自動射擊的。這種漸進式的調節在後來很多槍械上都有過類似的設計,但是並不被人看好。
其這樣設計的優點是,在操作的時候,不需要去單獨調節快慢機,只需要通過手指不同程度的發力即可。但是缺點也比較明顯,就是吃瓜步兵在緊張激動的時候,可能一緊張,直接將扳機扣到底了,那麼它半自動射擊的能力,也就基本上等同於沒有了。
在這把槍的彈匣上,是有幾個小孔的,上面有提示的數字,提示彈匣內還剩下多少發子彈了。這樣在射擊的時候,對槍內子彈餘量,也能有更好的控制。
另外其標尺上是有一些問題,標尺還是傳統的卧式標尺,但是呢,其標尺射程達到了1000米,和日軍的百式衝鋒槍差不多了。你實際戰鬥中用的了這麼遠的射程麼?那9*19mm的子彈也飛不了多遠,有效射程也就在100-150米左右,超出這個距離,子彈指不定飛到哪裏去。
德軍雖然是選擇了這把槍,但是並沒有裝備給德國國防軍,戰爭期間,MP-35總共生產了4萬多把,但大多都是給了黨衞軍。
性能上來説呢,MP-35實在是沒什麼太大亮點。而尺寸和重量上,MP-35其實已經過時了。二戰前後呢,步兵坐車的概率比較大,最初德國人將衝鋒槍是配發給裝甲兵的,並不是給步兵的,大量裝備與步兵其實是後面才有的事情。而裝甲兵在車內使用對於尺寸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在尺寸上,MP-35並沒有任何的優勢,反倒是後來的可摺疊槍托的MP-38進入了德軍法眼。
這其實也是當年衝鋒槍的一個發展趨勢,那個不可摺疊的木質槍托是一定要淘汰的。這種木質槍托,製造起來非常費時費力費錢,而且使用的時候比較重,長度還不方便。MP-35的長度是840mm,空槍重量4.24公斤。而MP-40的長度呢,摺疊起來630mm,打開槍托833mm,重量3.97公斤。當年德國人採用了MP-38,後來又改進出來了MP-40,後來蘇聯人在波波沙的基礎上,改進出了PPS-43,美國人也採用了M3衝鋒槍,其中都有這個原因。
對於二戰時期的軍隊來説,他們採購衝鋒槍,要看兩個點,第一是綜合性能,這是硬指標,看它具體合不合適、好不好用。而另一方面,就是其生產上的問題,是否適合在戰爭期間的大批量生產,就是其生產速度、生產成本。那麼,這個帶着一大堆木質結構、銑削為主的衝鋒槍,肯定是不適合的,其沒被國防軍所裝備,也是這些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