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為何享有暑假這個待遇? 原因究竟有哪些

  學生們現在應該特別享受暑假的自由時光吧。那麼,你可知道,學生為什麼會有寒暑假呢?

  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夏季是一年當中氣温最高的時期,這其中既有內陸地區的乾燥酷熱,又有沿海地區潮濕悶熱。但夏季的天氣絕不是用一個熱字可以概括了的。夏季還是一年中天氣變化最劇烈、最複雜的時期,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降雨主要集中在這段時間裏,特別是7月下旬和8月上旬,常常是大雨和暴雨的集中期。另外,各種災害性天氣,例如雷電、冰雹、雷雨大風、洪澇、乾旱、颱風等也都多發生於此時。小暑時,很多地區的平均氣温已經接近30℃,暴雨很多,東南沿海地區颱風較多。大暑正值中伏前後,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40℃的高温天氣,老人、兒童往往難以承受,導致中暑。

  科學研究還發現,天氣變化不僅影響人的生理健康,對人的心理和情緒也有重要影響。好的氣候條件可使人們情緒高漲、心情舒暢、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提高,而不好的氣候條件則會使人情緒低落、心情煩悶、懶惰無力、精神萎靡,甚至會導致精神和行為異常。人高温天氣下通常表現為萎靡不振、昏睡乏力、煩躁、易怒等。人體受高温影響,會降低大腦皮層機能和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表現出思維紊亂心煩氣燥行為異常。在高熱季節裏,人體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的濃度升高,耗氧量增加,心腦血管供氧不足,容易導致頭暈,疲勞、無精打采等,引起生理及心理的變化。

  高温天氣還會影響學生的思維。首先它影響記憶力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高温天氣下多數學生無法集中精力去學習,記憶力變差,容易遺忘。其次高温天氣下學生的思維容易麻木,反應遲鈍,影響學習的效率。炎炎夏日給學生帶來的不僅僅是身體不適的困擾,情緒的困擾也日益明顯。專家們指出,在正常人羣中,約有16%的人在夏季會發生“情緒中暑”,尤其是氣温超過35℃、日照時間超過12小時、濕度高於80%時,“情緒中暑”的比例會急劇上升。所謂“情緒中暑”,其核心症狀主要是情緒不穩定,心情煩躁,容易急躁和發怒,對事物缺少興趣,意志消沉等。學生因環境問題、人際交往方面及自身原因往往成為情緒中暑的高發人羣。

  因為天氣的客觀原因,孩子還的確應該從學校放假回家的。因為除了上面的分析,氣候的惡劣,也給學生安全和學校管理帶來很多隱患。比如,狂風暴雨,學生如果在上學或放學路上的話,那學校和家長都是極其不放心的。再如,食堂的管理難度也很大,夏季的食品安全管控和防範的難度就明顯要比其他季節高許多。高温條件下,容易滋生病菌、細菌,一些寄生蟲、敏感原更為活躍,降低人體免疫力和疾病抵抗力,如果學生伙食衞生不能達標,則會導致一些疾病的流行,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引發各種危機。學生在校往往集體住宿,每個宿舍的人數從幾人到十幾人不等,這樣的“高密度”下,學生的生活起居會因為高温或潮濕而更加令人不適。因為高温環境下的熱作用會在狹小的空間範圍內等,降低學生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使機體體温調節功能減弱,熱平衡遭破壞,而促發中暑。

  但是,放假回家,學生是不是就不在學習了呢?部分學校甚至教育主管部門組織假期補課或者利用電視等手段繼續把學生捆綁起來學習,實際上是他們對學習的理解只侷限在書本知識的學習或者説只關注了與他們政績相關的考試成績。學生的生命中,學習絕不僅僅是書本知識的學習,還有其他很多很多。比如,因為平時學生要到校上學,沒有時間進行生活技能的學習和鍛鍊,而暑假期間,家長就應該積極幫助孩子學習和練習生活的技能。再如,放假期間,因為自由支配的時間比較多,學生可以自己開展一些力所能及的研究性學習,因為研究性學習往往耗時較多,戰線也比較長,但是這種學習方式對孩子的成長卻有着不可估量的價值。

  寒暑假,還是孩子讀那些“無字的書”的最好時光。先賢早就教導我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許誇美紐斯在最早建立“放假制度”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劃出集中的時間,讓學生去自己支配,去遊山玩水,去發展自己的特長,去站在書本之外為生命奠基。

  學校為什麼要有寒暑假呢?也許因為生命需要棲息,靈魂需要等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61 字。

轉載請註明: 學生為何享有暑假這個待遇? 原因究竟有哪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