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不懂感恩的孩子比狼還可怕!用4個方法教孩子感恩,將受益終身

由 司空梓瑤 發佈於 綜合

  文/叮噹派好習慣

  叮噹派好習慣,持續推送教育熱點、好習慣養成方法、學習乾貨等豐富內容,助力3-12歲兒童“學習、情商、性格”三方面優化!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

  明天(5月10日)就是母親節了,沒想到陝西卻發生了這樣一樁悲劇。

  馬某用人力車把母親拉到了僻靜處,將母親扔進一個廢棄的墓坑當中,然後用黃土將母親掩埋在其中。

  慶幸的是,馬某的妻子發現婆婆失蹤,報警找到了老人。

  由於黃土沒有用腳踩實,老人在暗無天日的墓坑當中熬過了3天,當大家把她救上來的時候,她因缺氧而導致頭腦不清晰。

  目前,被埋老人經過醫院搶救後已經有所好轉,不過她對活埋自己的兒子並不怨恨,反而為了幫他脱罪,在警察最初詢問時,堅稱是自己爬進墓穴的,跟兒子無關。

  兒子馬某已經被刑拘。

  母親節前幾天,馬某某因為故意謀殺自己的母親失去自由,這是多麼的諷刺?

  或許對於馬某根本不知道這個節日,但他的做法已經已經失去了做人的資格。

  因此,從小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太重要了。

  對於某些白眼狼的行為,叮噹派好習慣小編只想好好跟孩子談談,千萬把別人對你的好當做理所當然。

  一個不懂感恩的人真的比狼更可怕,就算是再優秀人品有瑕疵也是枉然。

  記得那個幾年前在機場弒母的留學生汪佳晶嗎?

  他留日五年,從未打過工,學費和生活費都靠母親每月7000元人民幣的收入來出。

  母親四處舉債,實在拿不出錢,他竟在機場捅了前來接機的母親9刀。

  25歲的青年本應自立,靠自己打工解決(或部分解決)留學費用。

  但他心安理得享受着母親含辛茹苦提供的温室生活,當母親拿不出錢,他不念親恩,那滿腔怨恨化作9刀。

  這個案件讓所有父母警醒,不懂感恩的孩子比狼更可怕!!教導孩子學會負責、懂得感恩有多麼重要!

  莎士比亞在他的《李爾王》中寫道: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齒更能噬痛人心。

  世上最可悲的,莫過於父母等着孩子感恩的時候,孩子卻在等着父母道歉。

  甚至在網上隨便一搜,這樣的新聞每天都在發生。當一個不幸的事情發生時,我們可以歸結為個人的悲劇。

  2017年,湖南一因吸毒入獄的男子,因懷疑是父親舉報了自己,一出獄就將汽油潑到父親身上並點燃,現場傳出慘叫聲,父親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2018年,四川18歲女孩,偷偷轉走父親320萬一生積蓄,四處揮霍無度,並拉黑全家親。

  一個20多歲的小夥,要求家裏購買轎車,父親因經濟問題一時沒答應。

  他竟然用滅火器,把父親跑工地用的麪包車給砸了,砸完以後,還躺在馬路上賴着不肯起來。

  但我們也應該反思一下,為什麼在父母傾其所有為孩子付出的今天,卻養出了越來越多的“白眼狼”式的孩子?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孩子不懂感恩,甚至仇恨父母?

  上學或放學路上,大多數孩子的書包都由父母或者爺爺奶奶揹着,孩子心安理得地空着手走;

  吃飯時,孩子不用下廚或幫忙,只要坐在飯桌前,等着父母為他盛好飯;

  不管孩子房間多亂,都是父母整理,從來不用幹家務,只要專心搞學習;

  物質享受被過分滿足,孩子向你要手機和電腦,你就給他買;

  ……

  以上的幾個日常的場景,看看有沒有你家孩子?

  這些都是在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今天他認為你應該為他背書包、買手機,明天他就會認為你應該為他找工作、買車子、買房子,如果某天你給不了他想要的,他就要心生怨恨了。

  其實,父母替孩子做太多,殊不知在不知不覺中培養“白眼狼”!

  曾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個故事:

  有一位母親,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在了兒子身上。

  為了兒子,她辭去了優越的工作,一心一意地做起了全職媽媽,把兒子照顧得無微不至。

  某天,母親感冒發燒,卧牀休息,沒能像往常一樣,在兒子放學到家前,準備好豐盛的晚餐。

  當兒子回到家,看到空空的餐桌,就來到母親房間。

  她以為兒子看到自己憔悴的樣子,一定會很心疼。

  但就在母親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兒子,希望兒子能用小手摸摸自己的臉,説出關心的話時,令人心寒的一幕出現了。

  兒子的臉上滿是質疑和憤怒,大聲呼喝母親:“我都餓壞了!你怎麼沒給我做飯?”

  母親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付出了所有心血養大的兒子,竟然會自私到只想到自己的晚飯,絲毫不在意她生病的事。

  其實,沒有孩子天生就自私自利。

  很多時候,孩子的自私,都是源於父母給孩子的愛太滿。

  父母用無私的愛,讓孩子有一種自己是世界中心,他們所享受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錯覺。

  從小到大,有些父母就不停地滿足孩子的需求,就像超人一樣,什麼都能為孩子做。

  在長久的溺愛之下,孩子會認為無論何時何地,父母都會無條件幫助自己,漸漸地,他就變得以自我為中心,不理解父母,也不理會父母有"不易"之時,"太能幹"的父母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叮噹派好習慣分享一些關於如何讓孩子學會感恩的方法。

  ① 學會真誠地表達感謝

  最近,劉燁一家隔離結束後,在微博發文:“武漢解封,我們回家”,並配上一張孩子們畫給防疫工作人員的感謝信。

  兒子諾一寫道:“謝謝你們每天幫我們量體温、送飯、撿垃圾、還得穿上悶悶的防護服,你們辛苦啦。”

  感恩是一種積極的情緒,我們可以在生活經常真誠地説出“謝謝”這個詞。

  無論對方和你的關係多麼親密,收到的禮物是不是喜歡,別人幫助是否有用,都有先説“謝謝”,這是一種基本的禮節。

  ② 讓孩子和你一起做家務

  疫情期間,霍啓剛分享了和7歲兒子一起做菜的圖片,網友都説,這不是我們心裏富四代該有樣子呀~

  為了讓孩子們從小懂得賺錢的不容易,郭晶晶平常還會帶着孩子一起洗車。

  如果家長一直包辦孩子的家務事,孩子就會覺得:家務事都是大人的事,自己可以什麼都不用幹,媽媽給我做飯天經地義,不需要感謝媽媽!

  圖片來源:叮噹派好習慣

  我們只有讓孩子和大人一起做家務,他才懂得家人的付出,也會更加感恩父母,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③ 給孩子創造感恩的氛圍

  2018年底,一則泰國的公益廣告,火爆了朋友圈,看哭了無數父母。

  故事的主人公芭乍是一名普通的教師,但不普通的是,為了照顧母親,他每天上課都把患有老年痴呆的母親帶到課堂上,這引起了很多學生家長的不滿,他們甚至有給孩子轉學的念頭。

  後來校長找到了芭乍,提出可以請個保姆幫忙照顧芭乍的母親,芭乍拒絕了,他説:

  “這是我自己的媽媽,我不願意讓別人替我照顧。”

  談話間,芭乍的母親走丟了,芭乍像瘋了一樣跑遍整個校園和附近的大街小巷,聲嘶力竭的一遍遍吶喊着母親的名字。

  周圍的學生見了,紛紛放棄了跟父母回家的打算,他們開始四處奔跑,操場、教室、實驗室…幫助老師尋找母親。

  很多家長都措手不及,這是什麼情況?

  原來,芭乍老師平時對待母親的愛,全都被學生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儘管沒有苦口婆心的大道理,但他們早已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感恩父母、孝順父母。

  他們會感謝母親的辛勞,看到母親每天開車載自己上下學,對母親説:“等我長大了,我也要給你開車。”也會在放學後,給媽媽一個大大的擁抱。

  故事的最後那些反對芭乍把母親帶到課堂上來的家長,都紛紛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其實,我們也可以帶孩子去走訪一些親戚、鄰居家的“孝子”、“孝女”(當然,走訪之前最好不要提前和孩子説他們的故事,只説去做客就好),讓他們親身感受這樣的家庭氛圍,感受感恩的重要性。

  還可以帶孩子到孤兒院、福利院、救助站等地方參觀,可以鼓勵孩子與貧困地區的孩子結對交友幫扶等,也可以參加學校、社會機構組織的類似活動,讓孩子在對比中體會過去不懂得、不在意因而也不會珍惜的東西,改變孩子的冷漠,從而引發起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

  就算沒有機會去,也可以讓孩子通過書籍和電影,感受到感恩是怎樣一種心態。

  ④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孩子天生就會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表達感恩同樣如此。想讓孩子懂得尊敬他人,感恩大家,就需要家長自身先從細微處入手,從小事做起。

  家長經常在生活中表示感謝,孩子就會耳濡目染。比如,到飯店用餐,家長可以對服務員經常説“謝謝”;遇到別人幫忙時,我們可以通過言行表達感謝;工作很累時,不要一味在孩子面前抱怨,而是以“雖然工作很累,但還是很感激有這樣一份工作可以讓我們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樣的話語感恩生活。

  另外,家長還可以給孩子講關於感恩的寓言故事、童話故事或名人名家的傳記,比如“烏鴉反哺”、“結草報恩”、“感激母愛”、“感謝大自然”,引導孩子在這些典型的感恩教育的素材中挖掘閃閃發光的感恩品質。

  感恩教育不是簡單讓孩子説些好聽的話,而應該滲透在平日的潛移默化中,家長的榜樣尤為重要。

  父母以身作則,對身邊的親人和朋友表達感恩,也會影響到孩子。

  最後,如果您喜歡叮噹派好習慣的文章,記得在下方點 贊、收藏、轉 發哦!也歡迎您留下對上文內容的看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