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捱打更讓孩子害怕的,是父母那張嘴!很多家長傷娃而不自知

''我覺得我媽媽生活得一定很辛苦,畢竟她的嘴那麼毒。''

這句話,是一名女孩在《少年説》中上台演講時,親口對媽媽説的話。這名女孩叫王紫曄,就讀於上海尚德學校。

比捱打更讓孩子害怕的,是父母那張嘴!很多家長傷娃而不自知

那麼,她媽媽的嘴,到底有多毒呢?在紫曄的講述中,我們似乎看到了媽媽諷刺、挖苦她的場景。

比捱打更讓孩子害怕的,是父母那張嘴!很多家長傷娃而不自知

曾經有一次,紫曄數學只考了50多分,她很害怕,所以沒勇氣給媽媽打電話。可3天之後,她接到了媽媽的來電。電話裏,媽媽怒氣衝衝地嘲諷:

''哦吼,你真是一個人才,你怎麼考成這個鬼東西的呢?''

''你要是再考成這樣,就不用來學校了,哪涼快哪待著去!''

比捱打更讓孩子害怕的,是父母那張嘴!很多家長傷娃而不自知

除了成績之外,媽媽在生活中也經常對紫曄展現出自己的毒舌。有一回小姑娘看上了一條裙子,便託爸爸幫自己買回來,結果媽媽看到裙子後臉色都變了:

''你眼睛長哪去了?……這面料又土又醜,又廉價又幼稚,買回來當裝飾品嗎?''

''你以後再買這種衣服,我就把你跟衣服一起丟出去。''

面對女兒的''指控'',媽媽有些遭不住,解釋説自己不是毒舌,只是在説事實,用詞比較直白而已。對於媽媽的辯解,女兒紫曄是這樣回應的:''你的犀利直白對我造成了很大傷害!''

比捱打更讓孩子害怕的,是父母那張嘴!很多家長傷娃而不自知

正如這位女孩所説,很多時候,我們家長自以為是''為孩子好'',自認為是''犀利直白'',卻狠狠紮了孩子的心,甚至在他們心中留下陰影。可怕的是,我們傷娃而不自知。

比捱打更讓孩子害怕的,是父母那張嘴!很多家長傷娃而不自知

其實,這位女孩還算是幸運的,通過母女倆的對話可以看出,雖然媽媽是毒舌,但女兒卻還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兩人對話的氛圍也不算壓抑。現實中有很多孩子處在類似的家庭環境中,甚至情況比之更加糟糕,簡直比捱打還要讓孩子害怕。

比捱打更讓孩子害怕的,是父母那張嘴!很多家長傷娃而不自知

毀掉一個孩子多簡單?只用一張嘴就夠了

在《爸爸去哪兒》第六季開播的時候,''小包總''楊爍的育兒方式火上了熱搜,但評論區不是讚美,而是滿滿的質疑和指責,更有網友直言:看片段把自己氣哭了。

有朋友會問:這會不會太嚴重了?其實一點也沒誇張,他在節目中對待兒子的做法,你看了也會覺得氣憤。

比捱打更讓孩子害怕的,是父母那張嘴!很多家長傷娃而不自知

楊爍的兒子叫楊雨辰,上節目時才7歲,是個笑起來很帥氣的小朋友。但是這個長相討人喜歡的孩子,在跟爸爸相處時,卻是戰戰兢兢、如臨大敵的模樣。

節目開始,爸爸跟孩子們要選擇房子,楊雨辰説''5號是我的幸運數字'',便選擇了對應的房子。結果出來後父子倆發現,5號房是最遠的,而大家都要步行過去。

一路上,楊爍對兒子極盡諷刺和挖苦:

''5不是你的幸運數字嗎?棒棒的。''

''能不能走快點?''

''要是我先進門,你就從頭走一遍。''

比捱打更讓孩子害怕的,是父母那張嘴!很多家長傷娃而不自知

有一次,父子倆從車上下來,但僅僅是因為走的方向不同,楊爍就命令孩子按照他剛剛下車的方向再走一次。

由於兒子走路有點內八,他又讓孩子在山坡上來回跑。要知道,節目錄制地的海拔高達幾千米。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大動干戈地''教訓''孩子,真的不是在霸凌嗎?

在楊雨辰疊衣服的時候,楊爍突然發飆,把兒子嚇懵了。而他發火的原因,居然僅僅是:孩子沒有像他一樣把衣服拿在手上疊,而是在牀上疊。

比捱打更讓孩子害怕的,是父母那張嘴!很多家長傷娃而不自知

看到楊爍這一系列操作,我內心不禁產生了一連串的黑人問號:嚴格育兒沒問題,但莫名其妙發火、對無傷大雅的小事斤斤計較、對孩子陰陽怪氣,這真的是一位父親在教育兒子,而不是仇人相見?

楊雨辰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玩耍的時候也會照顧弟弟妹妹,也會綻放開心的笑容。但面對爸爸的時候,他卻變得謹小慎微。別的孩子做完任務會去跟爸爸撒嬌,只有他站在原地。

比捱打更讓孩子害怕的,是父母那張嘴!很多家長傷娃而不自知

看着這個跟爸爸待在一塊,卻沒有絲毫放鬆的7歲小男孩,我能從他的眼睛裏看出無助和對父愛的渴望,實在太讓人心疼了。

嚴格教育、挫折教育,本意是讓孩子擁有堅韌的心智、為人處世的思維和能力,可楊爍、王紫曄媽媽,卻找錯了方向,對孩子的人格造成打擊。

比捱打更讓孩子害怕的,是父母那張嘴!很多家長傷娃而不自知

對於身處這種環境中的孩子來説,比捱打更可怕的,是父母那張嘴!

比捱打更讓孩子害怕的,是父母那張嘴!很多家長傷娃而不自知

為人父母,需學會''好好説話''

看到有家長諷刺乃至辱罵孩子的時候,有的朋友會説:

''他是為孩子好,愛之深責之切!''

''多批評一下,孩子才有抗挫折能力。''

''哎呀,人家那是刀子嘴豆腐心,嘴上不饒人,心裏還是愛孩子的。''

這些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我們深思之後會發現,其根本就是謬論。

如果真的是為孩子好,為什麼能夠不顧孩子的內心壓力而我行我素?

如果真的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那為什麼孩子被批評後失聲痛哭、內心煎熬,甚至有的孩子直接了結自己生命?

如果父母真的是''豆腐心'',又怎麼忍心總是説出刀子一樣傷人的話?

比捱打更讓孩子害怕的,是父母那張嘴!很多家長傷娃而不自知

俞敏洪説:''沒有'刀子嘴豆腐心'這種説法,刀子嘴就是刀子心。''

心理學家指出,當孩子長期處於語言暴力的環境中,他們的大腦會自動轉換為''求存模式'',變得謹慎、膽怯、敏感、自卑。

在打擊、語言暴力孩子的時候,我們是否反思過,自己的做法真的促進孩子成長了嗎?是否給他們造成了負面的情緒呢?

比捱打更讓孩子害怕的,是父母那張嘴!很多家長傷娃而不自知

在不傷害孩子內心、不侮辱孩子人格的前提下,生活中偶爾的打趣確實可以鍛鍊孩子的抗挫力,但如果是楊爍這種做法,完完全全就是一種暴力了。

比捱打更讓孩子害怕的,是父母那張嘴!很多家長傷娃而不自知

作為家長,要分清楚''正確指正''和''沒事找事''的區別。

曾經有一個調查顯示:孩子要做好一件事,至少需要犯21次錯誤。

一切事物對於孩子來説都是陌生的,他們從無知到掌握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懷抱着好奇、擔心去嘗試,也常常伴隨着失誤和犯錯。

這些都是正常的,我們應該接納孩子的不足與懵懂,適當地給予他們幫助,在他們犯錯時給予指正和引導。

比捱打更讓孩子害怕的,是父母那張嘴!很多家長傷娃而不自知

如果孩子真的惹我們生氣了,不妨先轉移注意力冷靜下來,想想自己之所以生氣,究竟是孩子做得不對,還是自己看待事件的態度本身就有問題。

假設是前者,我們要做到就事論事,不涉及孩子人格,並鼓勵孩子改正;假如是後者,那麼我們應該調節自己的心態,而不是遷怒孩子。

比捱打更讓孩子害怕的,是父母那張嘴!很多家長傷娃而不自知

為人父母,我們更應該懂得自省,而不是自大地認為自己是家長,就可以操控孩子的一切。而在冤枉、傷害孩子之後,也不要想着''罵他幾句怎麼了'',不妨跟他認真道歉,之後積極改正。

作為家長,我們跟孩子積極溝通、共同學習和成長,這才是最健康的親子關係。

每日話題:你有被父母語言暴力過嗎?歡迎留言交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99 字。

轉載請註明: 比捱打更讓孩子害怕的,是父母那張嘴!很多家長傷娃而不自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