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推出“五微工作法”: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本期走訪:成都市金堂縣
“社區事 共商量 一起幹”“不亂搭 愛花草 美到家”……從五鳳溪糖坊街上的“社區發展治理公約”到竹篙鎮居民準則扇上的40句“行為準則”,小橋流水、楊柳依依、花團錦簇的秀美宜居金堂,用各式“微公約”解鎖“治理密碼”,打造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立微組織、搭建微平台、履行微公約、實施微改造、開展微認領,成都市金堂縣近年來創新“五微工作法”農民集中安置區治理模式,引導居民自主參與、自主決策、自主行動,讓生活小區環境更美,住家居民心情更美,實現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家門口掛上“承諾”牌
微公約引導居民共塑精神家園
“住户蔡新周承諾:自覺維護環境衞生,做好垃圾分類”;“住户蔡維成承諾:房前屋後收拾乾淨,不亂停放車輛”……走進金龍鎮謝楊壩村蔡家大院,每户門前都掛着一塊“承諾”牌,房前屋後的嬌豔花朵、小廣場上“微基金”購置的休息椅、白牆上的大幅壁畫則是這一條條承諾的回應。曾經普普通通的小山村,2020年榮獲了成都市十大人居環境優美村稱號。
“微改造”——轉龍鎮紅豆村實施環境美化提升後的聚居點實景
“微公約”——五鳳溪社區發展治理公約
其實,謝楊壩村這樣的範例近年來在金堂不斷湧現。2017年9月,成都市在全國範圍內率先設立市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金堂縣主動圍繞城市發展規律和城鄉居民多元化需求,聚焦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積極下深水破解各項治理難題,持續深化“五微工作法”,通過建立微組織、搭建微平台、履行微公約、實施微改造、開展微認領,引導居民自主參與、自主決策、自主行動等,以德治為先,弘揚家風文化、孝善文化等本土特質文化,推廣説事評理、院落互助聯盟、人居環境互評互點等治理模式,塑造共同精神家園,不斷提升源頭治理能力。
圍繞公共議題徵求意見
微平台派上建言獻策大用場
“小區公共空間治理怎麼幹?”“美好社區怎麼建設?”如何發動羣眾為這些公共議題建言獻策?微平台派上了大用場。通過在小區建立微信羣、QQ羣,推選出一批有服務能力、有管理熱情、有時間參與的退休幹部、鄉賢、無職黨員、羣眾代表等作為平台管理員,定期圍繞小區公共議題推送徵求意見,發動羣眾廣泛參與、討論議定小區改造項目序列。
“微組織”——三星鎮學府星川安置小區志願服務活動
“您對於將要改造或新增的服務功能室比較感興趣的是?”……在福興鎮三合碑社區的黨羣服務中心親民化建設徵求羣眾意見表上列出了6道題目,包括選擇題、問答題。通過組織社會組織、志願者上門填報這些社區發展治理居民需求徵集“一户一表”,挖掘共同興趣愛好、拉近鄰里距離,逐步把“微平台”建設成為集問題反饋、意見徵集、方案設計和交流討論的服務交流平台。
微組織重組“大家庭”。在金堂,縣級部門機關黨組織與全縣200個村(社區)黨組織精準結對,在農民集中安置區定期開展黨建、文化、扶貧、就業等資源下沉活動,帶動形成“組織共建謀發展、幹部下村惠民生、黨員幫扶促和諧”多部門齊抓共管、結對共建新格局,實現推動城鄉各資源要素互聯互通、融合發展。此外,金堂還着力精心培育本地社會組織。挖掘轄區內有意向性、有能力的一批舞蹈隊、龍舟隊、象棋隊等自組織成立社區社會組織,目前,全縣共建立社區社會組織468個。
小區公共綠化有主了
微認領劃分“責任田”獎懲有度
“微改造”提升“大成就”。近年來,金堂遵循“標準化、親民化、可進入、可參與”理念,由鎮村幹部、社區規劃師、羣眾等主體共同議定實施方案,對社區空間佈局、功能設置、氛圍營造、室內裝飾、管理方式、活動載體等12個方面進行親民建設,實現“社區和美有變化、居民親近有感受”新格局。
“微認領”——清江鎮社區教育學院志願者手繪石頭
值得一提的是,“美美的金堂”社區發展治理活動品牌,持續圍繞最美陽台、最美小區、最美聚落、最美記憶等示範評選活動,引導更多居民參與社區共建。同時,金堂縣創新建立“主題社日”活動制度,通過開展如孝善文化節、社區治理壩壩論壇、社區旗袍秀、歡樂社區行等多樣化主題活動,為社區多元主體搭建提升、交流平台,激活社區人才強大動能。
“微認領”促進“大整治”。從發動黨員幹部認領到發動居民認領,小區公共綠化有主兒了。由小區自治組織將公共空間劃分成“責任田”,公共綠化、公共設施包括護欄、樓道樓面、小區路面等分區入田,由小區居民擔任“監護人”負責日常管理維護,同時建立獎懲制度,保障監護有效果。
“讓社區有變化、居民有感受、社會有認同”是社區發展治理的根本要求。金堂縣“五微工作法”則是以羣眾為主體參與小區公共事務的有效實踐,在社區構建起“黨建引領、居民自治、社會協同”的共建共治格局。
華西社區傳媒記者 馮濜 受訪者供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