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膨脹,比亞迪該當心“高處不勝寒”

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膨脹,比亞迪該當心“高處不勝寒”

文/桃李

2022年,是新能源汽車高速攀升的一年,這一年新能源的市場滲透率一路向上增長,來到了20%左右,發展勢頭十分強勁,在這場新能源競賽中佔得一席之地並做大做強無疑是各大車企的目標。如果要説目前這場競爭的最大贏家,不用多説大家也能猜到是比亞迪,根據比亞迪公告,公司6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34036輛,同比增長224%;新能源汽車產量達134771輛,同比增長216.7%。

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膨脹,比亞迪該當心“高處不勝寒”

這已是比亞迪連續第4個月保持單月“10萬+”銷量,而以“蔚小理”為代表的新勢力銷量都還在1萬上下,加起來都幹不過比亞迪,所以很多人都在説“一個能打的都沒有,比亞迪一打十”,更有甚者認為“如今的新能源市場只有兩個車企,比亞迪和其他”。在所有人都在吹噓比亞迪的時候,筆者想提醒一句:當心“高處不勝寒”。

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膨脹,比亞迪該當心“高處不勝寒”

風評反轉的背後,需警惕有心人故意“捧殺”

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膨脹,比亞迪該當心“高處不勝寒”

關於比亞迪的崛起相信大家都不會有任何的質疑,從什麼都沒有到“除了玻璃什麼都能造”,比亞迪的發展歷程可以説是走的十分艱難。

剛開始造車的時候,國內的汽車市場還是合資車的天下,國產品牌十分不受人待見,沒有技術優勢也沒有市場基礎,比亞迪將目光放在了低端市場,就靠着一輛比亞迪F3打天下,逐漸積累下了市場,事實證明這一決定是對的,但“低端”也因此成了比亞迪難以抹去的標籤。

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膨脹,比亞迪該當心“高處不勝寒”

在筆者的印象中,雖然刀片電池技術讓比亞迪有了一定的名氣,但是要説比亞迪開始“蜕變”應該是今年推出比亞迪漢DM-i以及宣佈停售燃油車之後。也就是從這個時候,比亞迪一路高歌猛進,風評也開始反轉,過去那些貶低比亞迪的人似乎一夜之間全成了擁護者,各種“買比亞迪就是愛國”“比亞迪才是國產之光”的類似言論開始流傳。

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膨脹,比亞迪該當心“高處不勝寒”

到底是真愛還是別有用心,我們無從得知。“殺君馬者道旁兒”的故事告訴我們,有的時候,誇之者往往也是害之者,換成飯圈很流行的一個詞就是“捧殺”,在互聯網時代,如果想要“捧殺”誰是很簡單的事情,希望比亞迪因為過分地誇獎或吹捧就驕傲自滿、停滯退步甚至導致墮落、失敗。

“樹大招風”,關於比亞迪的聲音越來越多

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膨脹,比亞迪該當心“高處不勝寒”

作為處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制高點的比亞迪,可以説是“風景這邊獨好”,不過隨着關注度越來越高,大家的關注點也從比亞迪的銷量;為特斯拉供應電池;超越大眾成為全球市值第三的車企;收購非洲鋰礦礦山等這樣算得上新聞的大事件,到現在每曝光一輛車都可能被拿來炒作成為“爆款”,比亞迪的一舉一動都成為了大家爭相關注的點,呼聲越來越大的同時,關於比亞迪的聲音也變得越來多。

“樹大招風”的道理大家都懂,有人説你的好,自然也有人惦記你的不好之處。最近新能源汽車自燃的事件頻發,比亞迪也出現過多起自然事件,消費者對此的關注度一直居高不下,而這好像給了一些人可趁之機。但凡出現“電動汽車起火”的報道,評論區除了爭論燃油車跟電動車誰更安全以外,不管什麼品牌出了事故總會有人提到比亞迪。

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一哥”,關注度高有質疑很正常,但是吹捧和貶低的人兩極化過於誇張,因而很多人覺得他們都是“水軍”。不論是誰請的水軍,消費者都是十分反感的,畢竟大家更關注品牌和產品本身,而水軍的存在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當然,比亞迪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件事,還成立了專門的部門處理水軍,我們也希望比亞迪能夠真的將這件事做好,否則任其發展下去,以後很有可能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道阻且長”仍是比亞迪的發展現狀

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膨脹,比亞迪該當心“高處不勝寒”

關於比亞迪的市場現狀,外界有一種觀點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即將迎來‘迪王’時代”,對此,筆者並不否認比亞迪現在確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沒有誰可以是永遠的王者,即便是神也有跌落神壇的時候。仔細看我們其實也能發現目前比亞迪的發展道路仍然道阻且長,如果解決不好這些問題,現在的表現再好也只能是曇花一現。

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膨脹,比亞迪該當心“高處不勝寒”

目前,比亞迪最大的問題在於產能不足。過去幾個月,比亞迪幾乎是產多少銷多少,而且目前手上仍然積壓着大量的訂單,訂車等上好幾個月是很常見的現象,而比亞迪也多次因為等車時間太長被消費者投訴。上個月比亞迪宋Pro就因為長時間提不到車被消費者送上了投訴榜前十,究其原因還是由於此前比亞迪的市場表現從未有過這樣的成績,導致其沒有未雨綢繆,在面臨銷量大漲時即便產能拉滿也不足以滿足需求,產能有限成了比亞迪進一步發展的一大阻礙。

另外,在這種“趕鴨子上架”的情況下,突然擴大生產也可能導致產品的質量得不到保障,長時間的等待如果再加上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必然會讓消費者感到不滿,這對企業的信譽以及未來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影響。

除此之外,大量新的混動產品的出現無疑在動搖比亞迪的市場地位,比如長城的檸檬、吉利的雷神、奇瑞的鯤鵬、長安的藍鯨都在努力對標比亞迪,如果他們成功複製比亞迪的發展路徑打開市場,那麼比亞迪的優勢就會減弱。同時,外部還有特斯拉這個強大的競爭對手,而且一些傳統的汽車品牌也在加緊切入新能源賽道,未來的競爭顯然會更加的激烈。

所以,在筆者看來,如今比亞迪風光無限的背後仍然面臨着內憂外患的局面,如何處理目前的問題是比亞迪邁入下一個階段前急需解決的。就眼下的情況而言,比亞迪成功之路仍是道阻且長的,隨着新能源賽道的進入白熱化階段,“智能”將是接下來比拼的關鍵詞。正如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所言:“在汽車工業的大變革中,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是下半場。”而比亞迪在智能化方面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寫在最後:

現在提到比亞迪,不少人都會評價他價格越來越高,已經有點“飄了”,這其實是品牌向上發展的正常之路,比亞迪真正需要做的是不斷提高產品力,打好市場基礎,為接下來的發展做好準備。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國產汽車品牌終於有了叫板合資品牌的能力,作為消費者我們應該為此感到欣慰,而作為車企,筆者認為需要當心“高處不勝寒”,繼續拿出“一哥”的擔當,做好自己,提升自己,千萬別在一聲聲讚揚聲中迷失自我,開始膨脹並走向滅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54 字。

轉載請註明: 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膨脹,比亞迪該當心“高處不勝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