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車市大洗牌的環境下,倒退的車企都在賣工廠,上進的車企都在四處擴張產能。繼漢騰、漢龍等眾泰系生產基地後,眾泰又一生產基地臨沂工廠被長城汽車拿下。
近日,鍾叔駕道從網絡消息獲悉,“眾泰臨沂工廠”現已更名為“長城汽車臨沂分公司對於長城汽車”。一個是正在破產重組的眾泰汽車,另一個則是蒸蒸日上的長城汽車,網上免不了會流傳着長城接盤眾泰的輿論。
其實,眾泰破產後,其位於臨沂的汽車工廠早已由當地政府所接管。長城此次收購眾泰工廠一事,也是直接與臨沂市政府簽訂合約,與眾泰這個第三方几乎沒有任何關係。它收購的僅僅是眾泰的生產基地、工廠和廠房生產設備,並不會參與到其破產重組和債務責任等層面。
眾泰的沒落事蹟是人盡皆知,巔峯時期的臨沂工廠更是大手筆投資。累計投資100億元,佔地2000畝,擁有12萬整車生產能力以及發動機、零部件生產能力,還建設汽配產業園項目,眾泰一破產重組臨沂國資肯定賠了不少。
對於長城來説,它更善於把這些企業的閒置資產盤活併為己所用。一方面能與政府互利,激活閒置產能可帶動汽車產業配套企業發展,解決近萬人的就業問題。而優質資源的入駐也能讓長城收穫更多政策以及資源的扶持;另一方面,有了眾泰汽車工廠的基礎設施,長城自然可以以更低的成本來擴大自身的產能,縮短建設週期,從而將利益最大化。
長城能夠接連盤下眾泰的三地工廠,收拾所謂的爛攤子,蒸蒸日上的發展態勢和不斷攀升的銷量是其底氣所在。數據顯示,長城2021年累計銷量為128.09萬台,同比增長15.2%,在困難重重的大環境下創下兩位數的市場增幅,屬實不易。
按照規劃,長城到2025年會實現全球銷量400萬輛,營業收入超6000億元。以長城自有的產能以及近年來接盤的其他工廠,總產能大概在300萬輛左右。如果三年後的銷量規模真如規劃所設定的400萬輛,當下的產能顯然是不足以應對的,提前做好鋪墊也成為其頻頻收購工廠的合理解釋。
至今,長城已經形成了哈弗、WEY、歐拉、坦克、皮卡、沙龍六大產品矩陣,新品類戰略可以説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不難預見,長城未來將持續深化新品類戰略,不斷為消費者帶來更新的細分產品,呈現出十足的發展潛力,通過收編的方式擴張產能還是很有必要的。
過去一年,除了長城之外其實其他車企在擴張產能方面也是動作頻頻,吉利參與了力帆的重組,理想接手北京現代第一工廠,比亞迪不只是擴張整車廠產能,電池等相關新能源零部件也在不斷加碼。
有的車企業績萎靡導致產能過剩,業績蒸蒸日上的車企自然也會有擴張產能的需求,隨着市場洗牌的加劇,相信這會成為一個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