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大旗作虎皮,是許多西方國家政客的慣用套路。
他們言必稱“國際社會”,口口聲聲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句句不離“站在一起”,但細究起來,不過都是些道德綁架別國、生拉硬拽盟友的手段而已。
不過近期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表明,已經有越來越多國家不吃西方這一套了。
最新的案例,發生在南太平洋。
3月30日,中國駐所羅門羣島大使和所外交與外貿部常秘草簽了中所雙邊安全合作框架協議。中國駐所使館網站在發佈相關消息時指出,作為兩個主權獨立國家,中所雙方致力於在平等、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贏基礎上開展執法和安全合作。簽署協議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有利於所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有利於維護和促進太平洋島國地區國家共同利益。
▲3月30日,中國駐所羅門羣島大使和所外交與外貿部常秘草簽了中所安全合作框架協議。(圖片源自中國駐所使館網站)
請注意,這裏特別強調了“主權獨立國家”概念,中國正是以這樣的立場同別國開展合作。但在某些自視甚高的國家看來,“主權獨立”似乎是不存在的,自己有界定其他國家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的特權。一個這麼幹的典型國家,就是澳大利亞。
上週,一份據稱是中所安全合作協議草案的文件開始在海外社交媒體上流傳,並引發澳大利亞政府官員關切,儘管此前中方已多次就中所警務和安全領域合作闡明立場,澳官員卻固執認為“中國沒必要輸出其警務力量”,並聲稱這可能動搖太平洋地區現行安全合作機制,對島國沒好處。
他們如此危言聳聽是刻意忽視了所羅門羣島政府在專門發表的聲明中強調,所方有擴大多元化合作的實際需要。這種多元化合作對島國有沒有好處,只有島國自己最清楚,澳方卻總妄圖為島國“代言”,澳個別政客甚至散佈所謂中國“脅迫”謬論,蓄意製造緊張氛圍。
事實上,所羅門羣島在2017年就與澳大利亞簽署了安全協議,總理索加瓦雷只不過是想通過與中國加強合作進一步協助所羅門發展,就令澳方如臨大敵,澳國內還出現了認為總理莫里森在“阻止中國”方面失敗的論調。
莫里森政府當然對此堅決否認,據《澳大利亞人報》網站消息,莫里森本週仍在做最後努力,嘗試爭取“太平洋大家庭”成員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斐濟等國的支持,“封殺”擬議中的中所兩國間安全協議。報道稱,澳方最近幾天不停提醒所羅門羣島,澳政府為該國提供了大量發展援助,並且還在去年向該國部署軍警幫助平息騷亂等。
終於,不勝其擾的索加瓦雷在3月29日發表了一場激烈的演講,駁斥澳方所謂的“擔憂”。他表示,所羅門無意捲入任何地緣政治權力鬥爭,也不會“選邊站”,所謂中國在太平洋地區構成安全威脅是“一派胡言”,而所羅門當局被西方國家貼上了不適合管理主權事務的標籤,這是“極大的侮辱”。
在侮辱與尊重之間,所羅門政府當然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選擇。
依自身判斷獨立做出選擇的,還有中東國家。
3月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馬不停蹄出訪中東多國,並在約旦河西岸與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舉行了會晤。布林肯對阿巴斯表示,美方希望恢復被前總統特朗普破壞的美國與巴勒斯坦關係。不過有外媒注意到,這次會談氣氛很不融洽。因為最近幾周,巴勒斯坦方面與西方國家就俄烏衝突問題產生了分歧。
有多個西方外交界消息人士對法新社透露,巴勒斯坦因為沒有譴責俄羅斯而激怒了西方國家外交官,這些外交官要求,接受歐盟援助的巴勒斯坦當局應當跟他們一道譴責俄羅斯。而心裏憋着一股火的阿巴斯,在同布林肯會談時毫不客氣地説:“歐洲最近發生的事情表明,赤裸裸的‘雙重標準’正大行其道,因為以色列的佔領罪行已達到種族歧視甚至種族清洗的地步,卻沒有人要求以色列對其行為負責。”
西方國家自身劣跡斑斑,卻總想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對別國指指點點,巴勒斯坦總統的回應還算剋制,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的表達則更為直接。
3月初,包括歐盟成員國在內的二十多個駐巴外國外交使團的負責人曾聯名致信,要求巴基斯坦表態支持譴責俄羅斯,這一無禮舉動引發巴總理猛烈回擊。伊姆蘭·汗在一次政治活動上對西方喊話:“你們把我們看成什麼了?是你們的奴隸嗎?你們説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他還説:“我想問問歐盟國家的大使們,你們給印度也寫過這樣的信嗎?”
▲資料圖片: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新華社)
有沒有這麼一封給印度的信尚未可知,但西方國家的確曾試圖拉攏印度加入譴責俄羅斯的陣營。
在俄烏衝突爆發後,印度作為美國主要盟友一直拒絕公開批評俄羅斯,反而加大了從俄羅斯購買石油的力度,這令西方國家格外不爽,多國領導人輪番出面勸説印度,其中英國格外賣力。3月22日,英國首相約翰遜還在與印度總理莫迪通話時想説服莫迪對俄羅斯“採取更加強硬的措施”。結果卻只加大了英印兩國對烏克蘭局勢的立場分歧,據英國《衞報》報道,原定即將訪印的一支英國高級別跨黨派代表團因遭到印方反對而在“最後一分鐘被召回”。
為什麼印度對西方失去了信任?印度經濟學家米希爾·夏爾馬近日投書美國彭博社探討了這個問題。文章指出,印度有理由懷疑它是否過於信任西方。就在歐洲和美國為制裁俄羅斯的速度和效力而沾沾自喜的時候,它們似乎對這些制裁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影響視而不見。
夏爾馬錶示,鑑於歐洲國家自己也尚未擺脱對俄羅斯能源供應的依賴,批評印度繼續從俄羅斯購買石油尤其令人惱火。他們也沒有意識到,他們的制裁言論顯得多麼虛偽。
西方言論的虛偽,西方自己意識不到,但更廣大的非西方世界都看在眼裏,所以迄今聯合國190多個成員國當中,有140多個國家未參與對俄製裁,美國《華爾街日報》都不得不感慨:西方“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孤立”。
這是西方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