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百寶 奮鬥百年|紀念章裏看變遷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一千多年前,詩人李白的名句描述了入蜀之路的崎嶇艱難。一千多年後,一枚小小的紀念章成為千年險阻化作千里通途的歷史見證。
寶成鐵路是一條連接中國西北地區和西南地區的交通動脈,是新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這條鐵路的建成,改變了“蜀道難”的局面,為西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重要條件。
1952年7月1日,寶成鐵路在成都破土動工向北修築,1954年1月北端從寶雞開始向南修築,於1956年7月全線貫通。
記者近日在位於成都市的建川博物館裏見到了一枚為紀念寶成鐵路通車而製作的紀念章。在金黃底色上,陽光照耀在崇山峻嶺上,一輛奔馳的列車駛出隧道,風馳電掣般駛向遠方。紀念章下部有“寶成鐵路通車紀念”幾個字,背面鐫刻着製作時間:1956年7月。
“這套文物不光有通車紀念章,還有當年的報紙、畫冊、工作日記、表彰會代表證、慰問錦旗,都是記錄寶成線建設的,它們的背後就是一個個寶成鐵路建設故事。”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説。
寶成鐵路坡度大、隧道多,跨越秦嶺、巴山,工程相當艱鉅。作家杜鵬程在《夜走靈官峽》裏寫道:“最近這裏工作很緊張,到處都是冒着風雪勞動的人。發電機、捲揚機、混凝土攪拌機和空氣壓縮機的吼聲,震盪山谷。點點昏黃的火球,就是那無數的電燈。看不清天空裏蛛網似的電線;只見運材料的鐵斗子,順着架在山腰裏的高架索道,來回運轉。”據介紹,為了建設寶成鐵路,曾動用了中國新建鐵路一半左右的勞動力,以及五分之四的機械築路力量。
1958年1月1日,寶成鐵路正式投入客貨運營,北起陝西寶雞,南至四川成都,正線全長668.2公里,從此蜀道變坦途。
寶成鐵路的建成,對沿線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中小城市工礦企業和加工工業相繼興起,一批骨幹企業集中建成投用,各類貨物由公路運輸改為主要用鐵路運輸。
1975年7月,寶成鐵路電氣化工程全部建成,新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誕生,拉開了中國鐵路現代化的序幕。2017年12月,全長658公里的西成高鐵正式通車,從西安到成都的列車運行時長由16小時縮短至3小時。
從手拉肩扛到機械施工,從蒸汽車頭到高鐵銀龍,從“蜀道難”到“蜀道通”,小小紀念章見證着我國鐵路發展歷程的艱辛,閃耀着我國鐵路建設的輝煌成就。(記者楊華、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