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飛度,請從這台初代GD開始

認識飛度,請從這台初代GD開始

“Your Dreams. Our Drive讓夢想更遠”這句話作為的廣汽本田的slogan,一直出現在我的 飛度前擋風上,它來自於經銷商提醒我下一次保養的貼紙上。每次行車的抬頭,我總能第一眼注意到它。那天回家的路途比往常更擁擠,我旨在思考:讓夢想更遠的起點,是在哪裏?我只知道,不是我現在坐着的三代GK5。

認識飛度,請從這台初代GD開始

認識飛度,請從這台初代GD開始

很多人對於飛度初代GD的印象可能就是個紅色的兩廂小型車,甚至可能是在GK火爆大江南北之後才知道,原來前兩代飛度的代號是GD和GE吧。當我在各大平台搜索關於初代飛度的信息,發現寥寥無幾,除了一些基本的參數,幾乎沒有什麼細緻講解,被同事點醒後才恍然原來GD所在的年代還不屬於新媒體,不屬於互聯網,那是屬於紙質雜誌的黃金年代。

PART 1

初代飛度由現任本田執行董事、研究所社長松本宜之主導開發。嶄新的中置油箱設計,讓它獲得了2001~2002年日本年度車稱號。2002年,飛度以日本市場年銷量25萬台的成績,打破了卡羅拉保持34年的銷冠記錄。

認識飛度,請從這台初代GD開始

不過GD在產品開發初期並沒有大眾想象的那樣這麼簡單,當時在本田技術研究所工作的松本,正進行着新規格K-CAR的早期研究。剛進公司時曾負責摩托車開發的他,拜託上司調到了汽車部門。松本的夢想是有一天能親自主導新車研發,而當時LOGO車型的換代重任,就這樣落在了他的肩上。

松本在讀過之後發現,原來管理層把下一代LOGO車型定位為歐洲市場戰略車型。他們想開發全新發動機,實現劃時代的低油耗。既然要挑戰歐洲市場,一台完全沒有為歐洲市場考慮過的LOGO車型怎麼行呢。

開拓歐洲市場,是本田多年來的願望。但是歐洲汽車廠商最擅長的恰恰是小型車,一台改款車型想挑戰他們是遠遠不夠的。松本意識到了這份工作的挑戰性,反而令他產生了興趣。

認識飛度,請從這台初代GD開始

從歐洲考察歸來的松本,開始用鉛筆構思草圖反覆修改之後,他發現唯獨前座椅下方沒有擦除過的痕跡。中置油箱佈局的想法就這樣誕生了。這一設計同時也為多功能後座提供了空間。自信滿滿的他來到本田設計評價會上。沒想到大家的意見卻是:從來沒見過這麼爛的車。讓公司內部感到不滿的地方是,沒有針對降低油耗的設計,光説空間實用性有什麼用呢。他們留給松本的課題是,先想想為什麼思域能在世界範圍內有高銷量。這讓松本一頭霧水。

認識飛度,請從這台初代GD開始

這時傳來了一個好消息。發動機負責人報告説,雙火花塞點火系統能夠有效降低小型發動機的油耗。發動機足夠小,就能讓前風擋玻璃的位置更靠前,那麼就能設計出更短的車頭來。用這台發動機,再加上中置油箱設計,就能達到低油耗和車內空間最大化的兩項設計目標。

經過了多次修改之後,最終版86馬力,百公里油耗4.3L的成績超越了之前定下的設計目標。2001年6月21日,第一代飛度正式發佈。面對滿意的松本,釜神感慨道:再來一次的話我可不幹了。

PART 2

今天的主角GD來自筆者母親幾十載的好友,在北京定居多年的她因為一些事由把這台掛着京牌的飛度放置在上海代步,年少的我在北京見過這台車一次,但沒想到這麼多年後的她還是可以給我帶來驚喜。

認識飛度,請從這台初代GD開始

裸露的鋼筋水泥配合紅色的車漆好像是那麼應景,05年上牌的她經過15年時間的洗禮,引擎蓋和翼子板等多處已經能看到多處的補漆色差,扇形的三角燈設計彷彿把我拉回兒時每個月期待書報亭裏汽車雜誌上架的時代,一點不多餘,不繁複。

認識飛度,請從這台初代GD開始

認識飛度,請從這台初代GD開始

車尾的設計依舊和車頭相呼應,沒有多餘的線條,左邊的車企銘牌是屬於那個時代的廣州Honda,這字體應該是現在JDM粉絲們最愛的那一種吧。尾箱蓋上的車窗面積很大,在車內後視鏡體驗過後你就會知道這在城市中穿梭是一件多愜意的小事。

六邊形的尾箱蓋造型和現在的GK如出一轍,我甚至感性的覺得即使是這輛頂配的飛度沒有倒車雷達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證車尾的一致性不被破壞,確實外觀就讓我種草上了這台車,看着遠處自己的GK,我都有點想知道它看到爺爺輩是個什麼感覺。

認識飛度,請從這台初代GD開始

PART 3

魔術座椅可能是大多數對於飛度印象最深的標籤了,不過有意思的是,在初代的飛度上,不僅僅是眼前的這台1.5升頂配車型獨有,而是全系標配,不得不説那一代的年輕人真的很幸福。淡紫色的織物座椅在沒有任何座椅套的保護下依舊煥發着當年的光彩,使用率最高的正駕駛也沒有一絲絲想要塌陷的意思,這應該才是現在有些品牌宣傳的零重力座椅吧!

認識飛度,請從這台初代GD開始

認識飛度,請從這台初代GD開始

認識飛度,請從這台初代GD開始

可能你覺得座椅到這裏就差不多了,不過並沒有。在副駕靠背的側面我們發現了一個從沒有在其他車上遇見的扳手。而這個小配置的打開方式卻也很有儀式感,你需要先向座椅外側抬起再向前,我和同事期待着這個動作後會有什麼神奇的事情發生,沒想到座椅的前後軌道就這樣被解放了。老闆鍵!你能想到在一台15年前發佈的A0級車上出現它嗎?反正我的下巴是許久才回到它正常的位置。更有意思的是:正駕駛座椅上,也有。

認識飛度,請從這台初代GD開始

認識飛度,請從這台初代GD開始

後備箱的容積和現在相差無幾,但是在現如今SUV上才會發現的伸縮遮物簾和四角錨點卻也展現在我面前,後排座椅的安全帶也被非常巧妙地固定在C柱後一個非常精緻的拉臂上,空間實用性真的是那時本田設計師的首要條件,即使是這麼多年後,這些深入人心的設計依舊沒有一點過時,甚至有些現在流行的屬於九十年代末的復古風。

認識飛度,請從這台初代GD開始

除了排擋握杆進行了防盜的升級,整個內飾完全保留了當年出廠時的設定。煙灰缸、點煙器還是那個年代汽車出廠時的標配,不像現在,大家都更注重所謂的健康了吧。中控台沒有因為時光流逝而有一點點開裂,所有的空調設定和收音機確實做到了觸手可及,盲操作更是不在話下。對比現在很多大屏的科技設計,調節一個空調温度恨不得開四五個菜單,我真的覺得這才叫好用。

認識飛度,請從這台初代GD開始

空間魔術,差點把這一重點忘了。手套箱的開頭巨大,分層的設計可以滿足你對日常零碎品所有的儲物需求。什麼?這還不夠。如果説中控貫穿式儲物空間在現售漢蘭達上出現時驚豔了多少人的話,飛度的這個貫穿儲物可能在那個具體人數後一定要加個零吧。別説正常會使用的保温杯雨傘了,可能在上海外環內已經滅絕的鞭炮鋪滿這裏的話,一對新人的婚禮應該也是夠用了。

認識飛度,請從這台初代GD開始

PART 4

動態應該是這次和這台初代飛度私會我最沒有期待的部分吧。畢竟在中國,這台車已經算得上是高齡了。1.5升的VTEC發動機最大馬力107馬力,峯值扭矩143牛米,配合CVT變速箱。

認識飛度,請從這台初代GD開始

啓動、掛檔、剎車、鬆手剎,車身先是下沉了一下,隨後移動的那一下真的能用一個“竄”字來準確形容。油門的更腳和車速的順暢上升讓我吃驚不少,毫不誇張的説這台車比我手動檔的GK5在0-40這個速度區間的加速感受要快很多,雖然CVT變速箱在60km/h以上的響應沒有低速這麼直接,但這也太好開了。轉向雖然已經是電子助力的硬件,但是回饋力度感人,我覺得那個年代的年輕人都不需要每晚去健身房擼鐵吧,下班回家多變變道就能達到同樣效果了。

認識飛度,請從這台初代GD開始

給予我信心的片刻過後,我踩深油門,只想感受那個本田一直以來引以為傲的VTEC在高速到底是個什麼產物。可變正時氣門如約而至地打開,對,那是屬於冠軍的聲音,那是本田VTEC獨此一家的聲浪。

認識飛度,請從這台初代GD開始

看着白底紅字的儀表和所有功能都顯示正常的指示燈,還有右下角十二萬多公里數的字符,我還是有點不能相信剛剛經歷的這些是來自一台16年車齡的家用車。我只記得同事説我臉上的笑容沒有停過,那種笑容是隻有在我開GK5時才有的,好像還更燦爛了。

那天還車的這段路,好像比往常更加的空。我甚至有當場把它買下來的衝動,可惜這台京牌的初代飛度早已因為限遷政策和上海車牌無緣。路上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人民代步車這樣的頭銜會被像近期火爆的宏光mini EV所奪取,可能真的政策主導一切吧。後來仔細一想,在15年前,能花11.68萬買一台兩廂飛度也不是一般人吧,如果拿房價和通貨膨脹來算,當時的車主應該和現在開奔馳E級coupe、保時捷718的小姐姐們是一類人吧,確實沒有現在的飛度GR9和GK5一樣那麼親民。

認識飛度,請從這台初代GD開始

認識飛度,請從這台初代GD開始

還完車回家的路上,我有點傻傻地問我自己的GK5:“我也開你15年怎麼樣?你能不能像爺爺GD3一樣一直堅持下去呀?”當然,高冷的它沒有回答我。但我知道,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它是一台飛度啊!它幫助了多少有志青年從年少無知成長到成家立業,其實”FIT”更像是一個文化符號,它打破時空界限,打破階層之間的隔閡,讓每個人的夢想,更遠。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24 字。

轉載請註明: 認識飛度,請從這台初代GD開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