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伴隨着啼哭聲,來到了這個世間。
等到他們長大,遇到不開心時會哭,受到傷害和委屈時,往往也會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的“愛哭”,讓很多家長也是感到非常的無奈,每次在孩子哭鬧時,有些家長都會直接制止,甚至於是把孩子一個人關進“小黑屋”讓他們單獨反省。
但是也有部分孩子,他們從小卻非常的“堅強”,就算是自己不小心受傷了摔倒了,孩子也能夠強忍着不哭。
看到別人家孩子有這種表現,大多數家長都是十分的羨慕,希望自家孩子也不要動不動就“抹眼淚”,凡事都能夠堅強一些。
▼動不動就愛“抹眼淚”的孩子和強忍不哭的娃,他們長大之後到底有哪些區別呢?
以下這幾點區別是非常明顯的:
關於情緒表達的區別明顯可能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孩子動不動就愛抹眼淚會讓人感覺非常的心煩,顯得他們自己很脆弱,所以很喜歡那些能夠忍住不哭的娃。
但是事實上:
●如果孩子每次都強忍着不哭,這對於他們的情緒表達反而不利。
像有部分孩子就是因為從小總是喜歡強忍着,凡事都不喜歡把自己的情緒給表現出來,所以等到長大之後,他們往往並不能夠很好的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
那些動不動就愛抹眼淚的娃,可能依舊會有小情緒,也有繃不住的時候,但是他們的情緒被髮泄出來了之後,就不會再影響到他們的正常生活了。
而那些遇事總喜歡強忍的人,可能不會把自己的情緒表露出來,但是也恰恰是因為如此,他們的情緒沒法得到合理的釋放,就會讓負面情緒壓抑在自己心裏,從而感到非常的心累。
▼他們的情緒也很可能會突然崩潰,這樣的孩子,以後在做事時很容易偏激。
在待人處事上的態度不一樣
我們都説人與動物的區別就在於人是更有感情的,這也就是我們常説的
——“人情味”。
但現如今有部分孩子卻是連這最基本的人情味兒都缺失了,而他們之所以會變得“冷酷無情”,其實主要是因為家長對孩子錯誤的教育方式。
有些家長從小就教育孩子必須要忍住不哭,不能夠動不動就掉眼淚,這會讓孩子的“共情能力”變得越來越差。
所謂共情是指:可以設身處地的深入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能力。
因為他們的情緒是長期壓抑着的,所以説他們也並不會去過多的關注他人的情緒。
當看到他人有情緒不對勁的時候,這些人並不會有共情感,也不會表露出自己的感情,在待人處事上這些孩子的做法往往會顯得有些冷漠無情。
而那些從小就比較喜歡掉眼淚的人,雖然説小的時候會讓家長覺得比較煩,但是事實上這些孩子的共情能力是比較強的:
——他們大多比較感性。
當遇到與自己有相同經歷的人時,這些人更能夠做到共情,可以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所以他們在待人處事上會更加温情,更加有熱度,人際關係也會處理的更好。
選用的宣泄方式明顯不同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必然是會有壓力的,當我們的壓力積累到了一定點的時候,也會想要選用某種方式來將自己的情緒給宣泄出來。
小時候動不動就抹眼淚的娃,長大之後當遇到某些讓自己感覺到壓力山大的問題時,他們也會用正確的方式將這種壓力給釋放出來,有些人會選擇運動,也有部分人會選擇哭泣。
總而言之,他們選擇的宣泄方式是比較正常的,是能夠在短時間內就讓自己的壓力釋放出來的。
▼那些從小就喜歡忍着不哭的寶寶,他們在宣泄時可能就會採用一些極端的方式。
因為這些人小的時候就已經養成了習慣,不喜歡輕易掉眼淚,所以他們採用的宣泄方式也並非是常規的。有些孩子可能會通過破壞東西或者是傷害自己來宣泄憤怒,而這種其實是很不科學的做法,對孩子的生活以及社交都不利。
在每個階段,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心事。
比如心愛的玩具被搶走了;
小朋友沒有跟自己玩等等;
有些事情在大人看來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孩子們眼中就是無比委屈。
所以,家長在面對孩子哭泣時,要讓孩子勇於發泄出來情緒。
當孩子情緒穩定之後,家長再幫孩子梳理情緒,教給他如何去處理事情。
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哭並不能夠解決問題:
●只有自己變得強大,有能力處理問題,才不會讓自己受委屈。
父母合理的引導孩子的情緒,以後在遇到問題時,他們才能理智的處理,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緒。
辣媽語錄:
哭是孩子正常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家長不要刻意的強制孩子不哭,也不要因此而煩惱,孩子會用正常的情緒來表達自己,其實是很優秀的一種表現。
家長要正確的看待孩子“抹眼淚”,合理地引導,掌握好方法,那麼孩子才能夠學會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緒,變得越來越強大。
你家孩子喜歡抹眼淚嗎?
本文編輯:媽媽緣
審稿主任:全能辣媽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