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結婚三年和媳婦離婚,母親住院我找陪護照顧,出差回來看到她愣了

由 時愛蘭 發佈於 綜合

托爾斯泰説: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什麼是幸福的家庭?從婚姻上説,就是小兩口不拌嘴,我心疼你,你能關心我,和和美美。

那“不幸”呢?

婚姻的不幸福也是“不幸”。小兩口剛結過婚,度過蜜月,身上的缺點都顯出來了。你看不上我,我看不上你,繼而發展到吵架、動手,最後實在不能在一起“湊合”,只好離婚。

離婚的原因有兩條。

一個和倉促結婚有關。開始我們看書、看影視劇,裏面把愛情演繹得很美好,認為結婚就是幸福的歸宿。

可戀愛幾次,我們遇上的對象都不讓人滿意,心裏都覺得他(她)和自己不般配,慢慢地挑來挑去,看着年齡大了,這才着急,就隨便找了一個結了婚。這樣結合的婚姻會幸福嗎?

一個是結婚後對方曾在你眼裏的“美好”破滅了。

假如你是一個男孩,和女孩談戀愛,她有一些“小文藝”,比如愛讀書,愛聽音樂,她就好似“不食人間煙火”。當時你怎麼看她都是“美”。

結過婚,你發現她真的是不適合生活,不會做飯、不會洗衣、不會做家務,這是要過日子啊,天天在家談“文藝”能行嗎?

日子長了,吵嘴是必然的。

大致是這兩條,其實多數婚姻也擺脱不了這兩條。“郎才女貌”、“郎有情,妾有意”很合適的婚姻有是有,但畢竟是少數。

所以老人教導新婚的年輕人要互相謙讓,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遇到矛盾互相退一步,日子才會過得好。自然也是“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了。

陳濤結婚三年,離婚了。

結婚的第一年還好,其他的兩年就經常鬧矛盾。

問陳濤為什麼?他還真不好説出來。

他的前妻能幹,能吃苦,她在工廠上班也不少掙錢。

她還孝順。陳濤的父親去世早,母親和他們住在一起,她進家門,早餐是按營養給母親做的,母親頭疼腦熱,她也很上心,買藥,帶母親去醫院。

還經常給母親買穿的。

這優點他不是不知道,但是他就覺得他和她不應該結婚,生活觀完全不匹配。

她太不好打扮了。有聚會,別的朋友帶媳婦出來,媳婦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他媳婦就不行,讓她去買兩件好看的衣服,她就説:“有這錢還不如讓家裏用,這不,又該去交電費了……”他很無語。她的衣服就幾件,還又“老”,又“土”,説不好聽的,帶她出來他真沒面子。

陳濤愛看書,自己自誇自己是“知識分子”,他愛看有歷史題材的電視劇,看到有的情節,他就有興致地去給她講歷史,説了會兒,一扭頭,她在沙發上歪頭睡着了。

她不愛看書,不愛看電視劇,什麼類型的都不愛看,她的喜好是和誰聊聊天,説些她聽到的“八卦事”。

還有,他最不喜歡她的是她不喜歡收拾,東西隨便扔,從來沒有規整的習慣。

他和她的矛盾就是這些事,他指責她,她不服,説來説去嗓門就都大了,最後吵得還需要他母親出來“壓”他。

陳濤的母親對前妻是滿意的,她就批評他,“這麼好的媳婦你還去找人家的事兒?”

他就回她一句:“你不明白我心裏的苦。”

正好也沒準備要孩子,剛過結過婚的第三年,他和她就離了婚。

開始還自在些,沒過幾個月,母親有了病,住進了醫院。

母親這病雖説不嚴重吧,但畢竟動了手術,身邊離不開人,他去照顧,他是男的多少有些不方便。

他想到了前妻,這時候她在該多好啊,但是離婚了就不用説了,他去僱了陪護照顧。

上班只要有空他就會去醫院看看。

又過兩天,領導派他去外地出差(今年有可能會提拔他),他對母親説了出來,母親讓他放寬心,“沒事,你去吧。”

他雖然是出了差,心裏還是很掛念,2天就回來,到醫院,去房間居然看到前妻,愣了。

前妻正給母親按摩身體,見他只是衝他點點頭,又去端水,給母親洗腳,然後開始梳頭……

母親對他説:“這兩天真是辛苦她了。”

原來母親現在也有微信,她把住院的情況發了微信圈,前妻看到問她,知道後就趕緊過來。

她仍然喊着“媽”,説陪護不會照顧得那麼細,“我來吧,我來照顧你。請陪護的錢用完了,就不用再僱了。”

她請了假過來,一日三餐都是她在家做好送過來。

母親趁她出去給陳濤説了這話,又説:“這麼好的媳婦你還從哪找……”

陳濤看見她給他母親洗腳那一會兒,其實也動心了,只要人好不比什麼都強嗎?

他在病房外等着媳婦,見她回來,説:“謝謝你。謝謝你。我想,你同意的話,咱倆復婚吧。”

有人説:婚姻就是互尊、互敬、互愛。

再浪漫的愛情也要走到“柴米油鹽醬醋”裏,夫妻的感情最後也會演變成“親情”。

婚姻生活裏,要想幸福,只需只看到對方的優點,“忘記”缺點,對方在你眼裏就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