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廣州日報】;
2月9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公佈了《廣東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年)(簡稱《規劃》)的初步成果,並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公眾諮詢。《規劃》圍繞“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全面構建安全、繁榮、和諧、美麗的高品質國土,提出未來15年內全省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總體格局和安排。
值得關注的是,《規劃》中提出,到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規模為1.3億人,城鎮化水平約80%,建設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等5個現代化都市圈。同時預留六大重要交通廊道,其中包括京港澳高速磁懸浮、滬(深)廣高速磁懸浮。
城鎮空間:
強化廣深“雙城”聯動的核心引擎功能
《規劃》提出,要打造集約高效的城鎮空間。引導人口合理佈局,按照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規模1.3億,年均增長約115萬人,城鎮化水平約80%的預測目標推進城鎮化發展。其中珠三角地區人口從2018年的6301萬人,2035年規劃為844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90%。建設品質一流的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羣,按照極點帶動、軸帶支撐的網絡化佈局要求,建設以廣州、深圳為雙核心的兩大國際化都市圈及協同發展的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加快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
全省城鎮化規劃圖
加快構建5個現代化都市圈。 攜手港澳共建國際一流灣區,強化廣深“雙城”聯動的核心引擎功能,促進香港-深圳、廣州-佛山、澳門-珠海強強聯合 ,支撐形成組團式、多中心、網絡化的空間格局。構建開放協同的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北屏南灣、藍心碧廊”的生態安全體系,“綠意融城、便捷可達”的品質公園體系,“綠色安全、彈性靈活”的韌性支撐體系,包容共享、便捷友好的品質生活環境,構建創新引領、綠色安全、魅力宜居的世界一流灣區。
以超大特大城市以及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建設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等5個現代化都市圈。 以都市圈為主體形態推動強核築帶、帶動北部融灣,促進城際空間功能協同一體。
交通規劃:
首次明確提出兩大磁懸浮大通道構想
交通方面,構建“12312”交通圈。粵港澳大灣區、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內部1小時交通圈;粵港澳大灣區至粵東西北地區形成2小時交通圈;3小時通達全國、東南亞主要城市;12小時通達全球主要城市。 為此要構建“三橫六縱兩聯”的綜合交通體系,對接國家綜合交通骨幹網布局,推進高快速鐵路、高速公路和高等級航道網建設,形成綜合立體、能力充分、高效銜接的綜合交通網絡。
值得關注的是,《規劃》中預留了六大重要廊道,包括京港澳高速磁懸浮、滬(深)廣高速磁懸浮,以及粵北至沿海經濟帶高快速鐵路、瓊州海峽通道、粵東至粵西沿海高鐵、北部生態發展區快速鐵路。也是首次明確提出了兩大磁懸浮高速通道的構想。
廣州直通京滬,耗時僅需高鐵一半
磁懸浮列車時速到600公里,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軌道交通技術。此次廣東提出預留建設滬(深)廣高速磁懸浮通道,若實際建成,滬廣兩市相距約1600公里,3小時以內即可通達。廣州至北京約2000公里,如果乘坐京港澳高速磁懸浮,京廣兩地交往時間也僅需約3.3小時,比高鐵要節省超一半時間。
預留六大通道圖
廣州—深圳磁懸浮或率先建設
要注意的是,《規劃》提出的滬(深)廣高速磁懸浮目前僅是預留的廊道,並非進入規劃建設階段的新線路。不過,根據此前官方公佈的信息看,滬(深)廣高速磁懸浮首先建設的極可能是廣深段。
2020年9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何華武在“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國際會議”上表示,當前中國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車已進行的選線方案研究共有兩條,分別是滬杭磁浮與廣深磁浮。其中,廣深磁浮將選取廣州東至深圳香蜜湖東站方案,全長約110公里,設廣州東站、東莞蛤地站、深圳香蜜湖站,未來有望接入香港九龍站。
按照時速600公里計算,廣深磁懸浮鐵路投入運營後,廣深兩個機場通達或只需20多分鐘(含停站時間)即可到達。
hin心動有木有,
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