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戰區空軍某旅密切內部關係提升部隊凝聚力——
“三班崗”站出“心貼心”
■劉若男 康佳偉
剛走上連隊主官崗位時的第一班寒夜“主官崗”,讓北部戰區空軍某旅某連指導員張煥然記憶猶新。
那天夜裏,張煥然按照旅黨委推行的“三班崗”制度要求,接替戰士站夜崗。他穿着厚厚的防寒鞋,套着層層保暖衣,依舊被凍得瑟瑟發抖。“凍透了”的他,無奈之下只能圍着崗亭轉圈圈。想到前幾天點名時,自己還批評崗哨執勤“秩序差、站不住”,他不由有些後悔。翌日,他和連長商量,為每個哨位加裝了兩個暖氣扇。回想當初,張煥然感慨:“感同身受,方能將心比心。那一刻,我理解了旅黨委推行‘三班崗’制度的良苦用心。”
“三班崗”制度,是該旅黨委為進一步密切內部關係在前兩年制定的。“三班崗”分為主官崗、軍官崗和黨員崗。主官崗,要求營連主官每半個月同戰士站一次下半夜崗;軍官崗,要求節假日期間,軍官替換戰士站崗;黨員崗,要求越是急難險重任務並行交織,黨員越要站上哨位。
説起“三班崗”的來歷,還得從一些基層帶兵人的困惑談起。
近年來,部隊戰訓任務越來越密集,官兵成分越來越多元,該旅基層一度出現氛圍冷清、態度冷淡、關係冷漠的現象。旅黨委掌握情況後提出設想,不妨從迴歸傳統中尋找答案:“只有真正置身兵中,才能切實體察兵情。”於是,“三班崗”制度應運而生。
“各編組黨員站警戒哨,其餘人員組織休息!”前不久,該旅某營轉戰幾百公里向預備陣地挺進。地勢從平原升至高原,氣温從“盛夏”跌至“隆冬”,劇烈的高原反應加上路途顛簸,讓任務官兵吃盡苦頭。中途休息站點,該營“黨員崗”幾名成員穿戴沉重的戰鬥裝具主動接替哨位,守護戰友和車隊安全,令大家深受觸動。
“高考失利後,我入伍來到部隊,原計劃當兩年兵體驗一下軍旅生活就回家,但營長同我一起站夜崗,瞭解到我的情況後,鼓勵我不要輕言放棄,還為我考學提供幫助,後來我終於實現‘軍校夢’。”9月中旬,被上級評為“強軍先鋒”、保送入學的戰士李想走上該旅某營教育講台,分享個人成長經歷的同時,不忘感謝帶兵人的關心關愛。
官兵同心一家親,換位思考更貼心。在認真站好“三班崗”的基礎上,該旅嘗試推行更多密切內部關係的措施:組織經驗豐富的基層帶兵人登台授課,重點介紹“如何從細微處體察兵心”“如何漸進式引導戰士思想”;建立《知兵檔案》,摸清官兵的生活習慣、性格心理、行為特徵,助力提升知兵能力;開展關心關愛活動,鼓勵骨幹們在工作中爭當表率、在生活中體察兵心,為精準施教解難找準靶標。
各級用心用情密切內部關係,提升了部隊凝聚力、戰鬥力。近年來,該旅足跡遍佈戈壁、密林、雪原,戰訓環境艱苦。儘管如此,該旅一茬茬官兵堅守在艱苦崗位,忙碌在火熱練兵一線,不懼高強度戰訓任務壓力,圓滿完成上級賦予的各項戰訓任務。
短評
身受方能感同
■張建峯
心理學中的“接近原則”認為,近距離使人感覺到親近。北部戰區空軍某旅堅持“三班崗”制度,各級帶兵人和黨員骨幹通過與官兵一起站崗的方式,在走近官兵的同時,也走進他們的內心,贏得一致認可。
平時,人們常用“感同身受”一詞,表達與對方心靈相通、產生共鳴。事實上,想要“感同”,先要“身受”。如果和官兵不站在一起、練在一起、玩在一起,即便帶兵人和黨員骨幹情感再豐富、感知力再敏鋭,與大家之間也始終隔着一層。正如文中誤解崗哨戰士執勤“秩序差、站不住”的指導員一樣,若不是真正站在崗哨值完一班“寒夜崗”,想必難以切身感受官兵的不易,也就無法瞭解官兵的苦衷,拿不出讓官兵暖心的舉措。
由此,不難得出結論:只有真正置身兵中,真切感受一線官兵的冷暖疾苦,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瞭解他們的奉獻付出,才能真正掌握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憂。這就要求各級帶兵人和黨員骨幹,積極和官兵“站”在一起,縮短與官兵的空間距離,拉近心理距離。心理距離近了,才能摸清官兵的現實思想,進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才能更好地以自身的好作風好形象,帶動感召官兵積極投身練兵備戰,提升打贏能力。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