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覆建議”中提到:‘建議國家率先在東北地區全面放開人口生育限制’對我委工作很有參考價值。我委認為,東北地區可以立足本地實際進行探索,組織專家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東北地區實施全面生育政策的試點方案。
該話題在網上引起廣泛討論。2月19日,紅星新聞記者採訪了持續研究人口問題的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楊菊華。她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東北地區多年來推進限制生育政策,維持多年低生育率水平;東北作為老工業基地,城鎮化水平很高,人民生育觀念變化大等因素綜合起來,使得東北地區率先全國呈現常住人口數量降低的態勢。
紅星新聞注意到,在“建議回覆”中,國家衞健委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介紹“托育”工作。楊菊華表示,完善的托育服務能夠部分地幫助年輕父母從照顧孩子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但托育服務對提高生育意願和生育水平究竟能起多大的幫助,目前還很難做出精確的判斷。不過針對年輕媽媽,楊菊華指出,一個好的托育服務體系,有助於增加她們的就業率。
人口出生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東北的人口負增長困境
據每日經濟新聞,2019年,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有四地出現常住人口負增長,分別是北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黑吉遼三省常住人口分別減少21.8萬、13.33萬、7.6萬,三地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為-1.01‰、-0.86‰、-0.80‰,均為負增長。
資料圖
2016年第26卷第9期的《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刊載了由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楊玲和張新平的論文《人口年齡結構、人口遷移與東北經濟增長》。文章以2014年為例指出, 2014 年,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人口出生率分別僅有 6.49‰、6.62‰、7.37‰,遠低於12.37‰的全國平均水平,均居全國的末三位。
除了出生率低水平,人口流失也是東北地區不容小覷的問題。文章指出,80 年代以來,東北地區長期保持着人口淨流出態勢,東北三省人口在全國所佔比重由1978年的9.01% 降至2014年的8.02%。根據人口普查數據,2010年東北三省歷年累加的人口淨流出規模達到219 萬人,相比2000年40.4萬人的淨流出規模,擴大了5倍。
2020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常務副省長陳向羣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懇請率先在東北地區全面放開人口生育政策。
這份懇請等來了迴響。2月18日,國家衞健委公佈了針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9839號建議——《關於解決東北地區人口減少問題的建議》進行的答覆(下簡稱建議答覆)。
關於全面放開東北地區生育政策限制。國家衞健委回應説,東北地區人口總量減少,折射出的是區域經濟體制、產業結構、社會政策等綜合性、系統性問題。比如,隨着資源枯竭和國家產業升級轉型,大批年輕勞動力無法在本地找到滿意的工作,只能流向經濟更好、工資更高的地區。東北邊境地區的生育政策相對寬鬆(如黑龍江省規定夫妻雙方均為邊境地區居民的可生育三個孩子),但生育意願不高。究其原因,經濟社會因素已成為影響生育的重要因素,特別是經濟負擔、嬰幼兒照護和女性職業發展等方面,羣眾反映尤為突出,生育政策對生育行為的影響大為減弱。提高生育水平,關鍵是要順應羣眾期待、聚焦羣眾期盼,在公共服務方面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切實解決家庭生育養育子女的後顧之憂,提高羣眾的生育積極性。
國家衞健委認為,東北地區可以立足本地實際進行探索,組織專家進行研究,深入研判全面放開生育限制對當地經濟增長、社會和諧穩定、資源環境戰略、基本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影響;做好政策調整後人口變動測算;研究實施全面放開生育政策需要配套出台的文件;評估政策變動的社會風險等等。在此基礎上,提出東北地區實施全面生育政策的試點方案。
除此之外,國家衞健委還針對“關於加大對托育服務機構投入和幼師隊伍培養”進行了回應。
國家衞健委指出,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國家衞健委組織開展“關於支持社會力量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專項行動”,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城企合作,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此外,國家衞健委還介紹了針對依託社區提供托育服務的機構免徵税費、加快建立健全育幼等緊缺領域人才培養培訓體系等支持性舉措。
東北地區出生人口減少年輕勞動力外流,人們生育意願為啥降低?
2月19日,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楊菊華接受了紅星新聞記者採訪。分析東北地區陷入人口負增長困境的原因,楊菊華認為,過去幾十年東北一直在很有效地推行限制生育政策,所以其人口控制成效非常顯著,多年來生育率都處於低水平,多年累積下來的低生育率也一定會帶來如今出生人口的減少。
“從全國來看,最近幾年每年的出生人口數量都在減少。”楊菊華分析説,這個趨勢在東北甚至可能更加嚴重。長期低生育率導致育齡婦女人數逐年減少,這種現象又反過來作用於如今,最終導致東北地區出生人口數量進一步下降。
除此之外,還有城鎮化的因素。楊菊華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東北作為老工業基地,其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都很高,所以東北地區人民生活觀念和生育觀念的變化也很大。“這些因素綜合起來,使得東北地區率先全國呈現常住人口數量降低的態勢。”
除了出生人口減少,東北還存在人口外流的問題,即“留不住人”。衞健委的“建議答覆”裏就明確指出,“隨着資源枯竭和國家產業升級轉型,大批年輕勞動力無法在本地找到滿意的工作,只能流向經濟更好、工資更高的地區。”楊菊華介紹説,上述多種原因疊加使得東北人口問題比其他地方更加嚴重,更加引人注目。
中國的生育政策歷經數度調整,從最早的獨生子女政策,到全面實施雙獨二孩政策,再到啓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最終到目前的全面二孩政策。此次“全面放開人口生育限制”的建議及回覆一經公開,便在網絡中掀起了軒然大波。
但應該看到的是,全面二孩政策已經施行5年。除了在施行的2016年,相較於2015年增加了一百多萬新增人口,此後的出生人口數量呈現逐年下降趨勢。據2月8日公安部發布的《2020年全國姓名報告》,2020年出生並已經到公安機關進行户籍登記的新生兒共1003.5萬,考慮到並非所有新生兒都會立即進行户籍登記,實際出生人數可能會略多一點。目前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尚未公佈,更準確的數字還需要等待國家統計局的最終結果。楊菊華審慎地告訴紅星新聞,預計2020年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出生人口數量,會低於2019年公佈的1465萬。
對於東北地區或可試點全面放開生育限制的生育政策,楊菊華認為效果或許不甚樂觀。她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生育政策在80年代至2000年前後,對生育行為的作用比較大,因為早年中國經濟相對不發達,政策對人的約束性也比較強。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人的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哪怕放開生育限制,人們也不一定願意多生孩子了。
“過去數年,很多關於生育意願的調查都提了一個問題——你覺得生幾個孩子最好?大部分答案都是兩個孩子。”楊菊華分析説,全面二孩政策已經施行了數年,但是還有很多獨生子女家庭不願意生二孩,究其原因在於社會環境和養育成本上。
楊菊華介紹説,當今社會是一個高競爭的社會。“我們曾經做過一些訪談,對象包括一些比較年輕的女孩子,也包括結婚了的女性,他們會覺得做母親要對自己負責,也要對孩子負責。即她們認為把孩子生下來以後,就要盡全力去把孩子培養好,如果沒有做到這一點,那就是我沒有盡到對孩子的責任。”
楊菊華在訪談中發現,由於中國人在某種程度上還會認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所以投資孩子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投資自己,但是如果要在一個不確定的情境下去投資孩子,很多人反而會覺得不如直接投資自己,比如讓自己在職場上更有優勢、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等等。一些年輕人認為,這也是對自己負責的選擇。
專家:解決生孩子成本高問題,好的托育服務體系,或有助於增加年輕媽媽就業率
在“建議回覆”中,國家衞健委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介紹“托育”工作,這體現了國家正在嘗試制定積極政策來緩解父母們的一部分養育壓力。楊菊華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根據國外的經驗,收入水平與生育率的關係是U型的,富人和窮人的孩子會較多,因為對於這兩類人羣來説,多生孩子並不會顯著增加他們的生活成本。
這意味着中產階級才是在生育問題上比較謹慎的羣體,考慮到經濟成本,他們的生育意願也較低。畢竟對於生育來説,生只是第一步,養才是後續應該考慮的問題。
楊菊華告訴紅星新聞,目前政府正在嘗試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普惠”意味着是人們可以負擔和承受。“這當然是一個很好的趨勢,因為在市場改革過程中,託兒所體系逐漸消失了,而現在家庭對托育服務又有很大的需求”。但是,這個系統建立、完善、並且值得被信任,都還需要時間,“托育體系該如何保證質量?如何讓家長對這個體系放心?還需要一個過程。”
針對年輕媽媽,楊菊華指出,一個好的托育服務體系,有助於增加她們的就業率。因為生孩子這件事對於年輕父母來説,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是非常高的,為了照料新生兒,年輕媽媽們甚至可能會斷送幾年的職業生涯。
楊菊華介紹説,近10多年的數據分析結果表明,中國有三歲以下孩子的女性就業率下降最快。
楊菊華認為,完善的托育服務能夠部分地幫助年輕父母從照顧孩子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但托育服務對提高生育意願和生育水平究竟能起多大的幫助,目前還很難做出精確的判斷。“因為這個體系才剛剛開始建立,觀測其效果還需要時間。但是可以預計的是,至少會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紅星新聞記者 嚴雨程 北京報道
編輯 劉宇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