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5日電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日前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提出,到2035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25%。
《綱要》指出,到2025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5%,各地區、各人羣科學素質發展不均衡明顯改善。科普供給側改革成效顯著,科學素質標準和評估體系不斷完善,科學素質建設國際合作取得新進展,“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學精神在全社會廣泛弘揚,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社會文明程度實現新提高。
遠景目標方面,《綱要》提出,到2035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25%,城鄉、區域科學素質發展差距顯著縮小,為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奠定堅實社會基礎。科普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科普服務社會治理的體制機制基本完善,科普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顯著提高,創新生態建設實現新發展,科學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此外,《綱要》明確了突出科學精神引領、堅持協同推進、深化供給側改革、擴大開放合作四項原則,具體如下:
——突出科學精神引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傳遞科學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加強理性質疑、勇於創新、求真務實、包容失敗的創新文化建設,堅定創新自信,形成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
——堅持協同推進。各級政府強化組織領導、政策支持、投入保障,激發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基層組織、科學共同體、社會團體等多元主體活力,激發全民參與積極性,構建政府、社會、市場等協同推進的社會化科普大格局。
——深化供給側改革。破除制約科普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突出價值導向,創新組織動員機制,強化政策法規保障,推動科普內容、形式和手段等創新提升,提高科普的知識含量,滿足全社會對高質量科普的需求。
——擴大開放合作。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加緊密的科學素質國際交流,共築對話平台,增進開放互信,深化創新合作,推動經驗互鑑和資源共享,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推進全球可持續發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