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下的成都天河西二街隧道里,車輛川流不息,晚飯後人也逐漸多了起來,有人散步,有人拍照,人羣的聲音和車流聲交織在一起……
據報道,由於打卡拍照的人很多,天河西二街隧道成了一條網紅隧道,盛產“港風大片”。
但伴隨而來的,是有些人依靠在非機動車道的護欄上拍照,車流擦肩而過,讓人不由得捏把汗。
市民在非機動車道上拍照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需要強調,佔用非機動車道拍照,不僅妨礙交通,還有人身危險,這當然不對,必須給予制止。
但是細看報道,我們卻可以發現另一層問題:為什麼非機動車道上跑起了小汽車?這也是顯而易見的安全隱患。這些個亂入的小汽車也是“入侵者”,它們是造成危險的主要因素,而不是依規通行的電瓶車,更不是旁邊人行道的行人。
所以,對於這件事情,還是要具體看待。
如果一些市民或遊客,只是在人行道上拍照,只要不造成擁堵、干擾他人通行,就無可厚非,不能一棍子打死。
要知道,人們對城市的審美,也是一種剛需。飯後在此散步、聊天、拍照,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和道路、汽車、大樓一樣,也都是城市的組成部分,甚至更加必要和難得。
近年來,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機動車越來越多,甚至還引發了不少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矛盾、機動車和行人的矛盾。
而不少城市的不少地方,一些人行道走着走着就沒了,騎車在一些非機動車道行駛,時不時就發現“併入”了機動車道。可以説,在路權之爭上,摩的、自行車和行人都是比較弱勢的。
多年前,曾有這樣一段視頻走紅網絡,贏得很多媒體和網友的點贊:一輛黑色汽車在自行車道行駛,被一騎車老外用自行車擋在前頭,老外堅決不慣着汽車,司機最後敗下陣來,倒出了自行車道。
後來媒體去採訪,發現事發地依然有不少汽車佔據自行車道,更多的市民沒有像老外一樣和搶道的汽車對峙,而是把車挪到了人行道上騎行,“欺負”起了行人。
類似的現象,值得我們去反思。城市不是隻屬於機動車的,更該屬於人。
一個健全的、健康的城市,必然是形形色色的人組成的城市,他們可以選擇開車出行,可以騎自行車,也可以選擇步行,而城市的規劃建設和出行規則,就是要順應這種多樣化的選擇,這也是符合人性之舉。
回到拍照的問題上,公共安全和審美需求也並不矛盾,也並非不可兼得。一個方方正正、充滿條條框框的城市,也總少了點什麼。
正如成都的一位攝影師所説,“場景確實很適合拍照,尤其是在傍晚,隧道口的光線開始變得柔和,加上車燈和隧道燈的共同作用,拍出來的效果比較討人喜歡。”
一座城市的一些建築,有了市民喜愛的模樣,有了美麗的角度,有了一些藝術氣息和情調,這首先是好事。在遵守法律法規和公序良俗的基礎上,城市也該有一些活力和生機。
所以,我們既不想看到有人在非機動車道上拍照,也不想看到連人行道上都不能拍照,這是兩個極端,放任不管和一禁了之都並非上策。
人們既然喜歡隧道里的“港風”,劃定好界限、維持好秩序,讓這種需求有序滿足就是了。反倒是那些飛馳在非機動車道的小汽車,該治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