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點半,開發區大李莊村支部書記葛曉花來到養殖户梅長信的蟹塘口。“現在你的塘口大閘蟹長勢怎麼樣?這幾天連續陰雨,大閘蟹的食量如何?”“現在塘口裏的大閘蟹已進入到第四次脱殼期,這幾天連續陰雨,温度高而且悶熱,這一段時間大閘蟹吃食量大,每天凌晨兩三點我就開始巡塘了,增氧機也用上了。”
葛曉花和梅長信在蟹塘口轉悠着並不時攀談着。每次葛支書來,梅長信都不見外,在養殖過程中有什麼困難或者有什麼打算都會合盤托出,這次也不例外。梅長信説:“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這塘口的道路都是土路,特別是這幾天連續陰雨,這路更是難走,人和車子進進出出很不方便。”葛曉花聽後立即接過話頭説:“塘口路面硬質化這個問題,我們已經考慮到了,前期已經聯繫了水產部門,力爭年底前村裏塘口道路全面實現硬質化,同時配套好相關電力設施。”
今年55歲的梅長信是村裏的老養殖户,搞水產養殖近20年,原先規模不大,面積僅是承包村裏二三十畝灘地搞魚蝦養殖,地塊小而散,效益一般。今年他又承包了近80畝的灘地專門作為大閘蟹養殖場。
“葛支書每個月至少要到我這裏三次以上,有什麼問題,她對我都有回覆,現在我的養殖規模已是原來的5倍,起初,我還有點擔心,如今,看到村裏這麼實實在在支持我們養殖户,信心足了。”據梅長信介紹,今年以來,村裏在申報家庭農場、改善河道水質、提供魚蟹銷售渠道、聯繫水產部門上門指導、網上銷售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扶持,特別是疫情期間,還為他們養殖户開闢了綠色通道,確保水產品運得走、銷得上,飼料運得進。
目前,他對養殖效益十分看好,預計今年畝效益可達5000元以上。
像梅長信這樣的老養殖户,村裏還有不少。村民郭永洪以前承包20畝灘地搞藕田套蝦,今年他承包100畝灘地搞起了稻蝦養殖,預計畝效益3500元以上。村民馬國軍是位水產養殖大户,專門從事大閘蟹養殖,在本村承包了15畝地,還在其他鎮承包了200畝。今年村裏對荒灘廢田重新平整後發包,他又承包了160多畝。
大李莊村位於水蕩地區,水面資源豐富,實有灘地水面1200畝。由於歷史原因,實際發包只有800畝,每年上交款僅有8萬多元。今年初,該村針對新冠疫情給農民帶來減收的實際情況,村兩委一班人登門逐户徵求意見,將原有荒灘廢田重新平整,使可利用的灘地由過去的800畝增至1200畝。目前已有530畝發包給農户,承包費也由過去的每畝年均330元增至目前的900多元。截至目前,村裏已收到農户承包款49萬元。
對於新籤合同的承包農户,大李莊村實行由村幹部“一對一”幫扶,從生產資金、引進優良品種、技術指導、網上銷售等方面提供一條龍服務。
據瞭解,大李莊村計劃在今年年底前還將剩餘的670畝灘地全部發包給農户,僅發包這一項年收入就有100多萬元。對於村級收入,該村除投入一定的資金用於承包户路網溝渠泵站配套建設外,還將剩餘資金全部用於全村3030人的年底分紅。
來源:中國寶應網 寶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