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義:面對中國,印度還想“得寸進尺”

導讀:日前,印度的新冠疫苗免費接種計劃終於落地。從6月21日開始,所有18歲以上的印度公民都可以免費接種疫苗。而變異毒株“德爾塔”和“德爾塔+”的出現,仍讓印度國內擔憂不已。一些醫學專家警告,“德爾塔+”可能引發印度第三波疫情。印度未來面臨着怎樣的防疫形勢?對印度而言,由疫情引發的產業轉移是短期性的,還是長期性的?疫情會對中印關係帶來哪些影響?圍繞這些問題,觀察者網專訪了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與南亞研究中心秘書長劉宗義。

【採訪/觀察者網 吳立羣】

觀察者網:6月21日是全球第七個國際瑜伽日。莫迪當天發表慶祝講話,宣稱瑜伽能夠抵抗新冠病毒,是抗疫的“一線希望”。在疫情期間,印度政府一直在宣傳瑜伽抗疫,但這番説辭由於缺乏科學論證也遭到了醫生們的抵制。您怎麼解讀莫迪的講話?

劉宗義:莫迪此舉的主要目的還是推廣瑜伽,有些作秀的意味。在疫情期間,莫迪和他身邊的一些宗教人士沒少吹噓“瑜伽抗疫”,甚至是“牛尿抗疫”之類的“傳統療法”。但這些東西並沒有科學依據證明其有效。

實際上,印度政界、文化界的一些人看到我們中國的中醫藥在抗擊新冠疫情中發揮着積極的作用,他們非常眼紅。所以,他們也希望推廣一些屬於他們的傳統文化和傳統醫學。

可問題是,我們的中醫在防治新冠疫情的過程當中有嚴格的論證,中醫藥專家們拿出了一套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案,而印度完全沒有做到這些。我覺得如果繼續這種誤導性宣傳的話,對印度自身的防疫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觀察者網:21日,也是印度加強疫苗接種計劃,開始免費為成年人接種新冠疫苗的日子。此前,印度的疫苗接種進展緩慢。您在之前的採訪中也提到過,當時由於疫苗短缺,您的一位印度朋友要等很長時間才能輪到接種疫苗。在您的觀察中,哪些因素影響到了印度的疫苗接種進程?

劉宗義:我最近和這位朋友也有過聯繫,他告訴我,本週應該能打上疫苗。同時,他也很羨慕中國的疫苗接種情況。之所以,印度目前接種率低,有這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印度疫苗的生產效率上不去,目前在原材料方面仍然受到美國的制約。一些關鍵的原材料,美國還沒有完全放開限制。還有像裝疫苗的玻璃瓶,印度也需要從美國進口。此外,受疫情影響,印度製藥業的開工率只有30%,這也對疫苗生產產生了負面影響。

今年三月份,美日澳印四國舉行線上首腦會議,其中一個議題就是其他三國幫助印度生產疫苗,提供給其他國家,然後與他們所謂的中國的“疫苗外交”展開競爭。現在看來,這個計劃是完全破產了。

再有一個因素是部分民眾對於接種疫苗心存疑慮。印度本土企業巴拉特生物技術公司生產的疫苗質量不過關,民眾不敢接種。血清研究所代工生產的阿斯利康疫苗從技術上來説是可以的,但是產量上不去,而且阿斯利康疫苗在西方國家使用時也出現過大量副作用的案例。

劉宗義:面對中國,印度還想“得寸進尺”

莫迪點贊最新疫苗接種計劃

觀察者網:現在,變異毒株“德爾塔”和“德爾塔+”的出現,為印度和全球疫情的走向帶來了不確定性。對此,印度國內一些人士也很擔憂。印度未來會面臨怎樣的防疫形勢?

劉宗義:印度那些有能力離開當地的人會不斷往外面跑,跑到西方國家,跑到中東,跑到東南亞。根據世衞組織的通報,“德爾塔”已經傳播到了92個國家,包括我們廣東也出現了。由於此前沒有進行有效的防控,印度整個國家漸漸成為了一個病毒的培養皿,可能會不斷有新的這種病毒變體出現。外加上沒有足夠的疫苗接種的話,印度甚至可能成為全球疫情一輪又一輪的策源地。

觀察者網:前段時間,由於印度疫情失控,東南亞地區也很快被波及,全球價值鏈、產業鏈的穩定性也一度受到影響。而印度製造業也遭受重創,服裝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已經有大量的訂單轉移到了東南亞。您判斷這一輪疫情引發的產業轉移是短期性的,還是長期性的?

劉宗義:過去一段時間,人們一直在討論印度的疫情對全球的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實際上印度雖然經濟體量比較大,但是佔世界經濟的比重還是相對較小的。針對印度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西方國家包括IMF對它有所誇大,認為是13%左右,實際上只有7%左右。此外,它對外貿易額也比較小,在全球佔比不到3%。

從產業結構來看,印度有一些競爭力比較強的產業,比如説服裝業、製藥業、IT和服務外包業。同時,印度對世界海運的影響比較大,印度人在世界海員當中的比例比較高,全球海員人數有一百六七十萬,印度有25萬左右,所以它佔的比例比較高。在這幾個行業中,它對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的影響可能還比較大,除此之外,它的影響就很有限了。

疫情確實對印度的紡織業、服裝業帶來了極大的影響。一些重要的紡織工業中心,比如班加羅爾、德里、古吉拉特,工廠開工率不到50%。這樣的話,工廠就承接不了一些訂單。我看到一個數字,在古吉拉特的紡織中心蘇拉特,當地的一個商人表示從這輪疫情開始之後,他的工廠訂單率下降了90%。

劉宗義:面對中國,印度還想“得寸進尺”

5月10日,人們在印度班加羅爾排隊等待接種新冠疫苗。圖自新華社

現在,西方國家把這些訂單轉移到了東南亞和中國,甚至印度的一些廠商,也把它的訂單轉移到東南亞和中國,讓其他國家進行代加工。實際上,這幾年我們中國的紡織業向外轉移得比較快,但是我們也在提高自己的生產率,採用更新的技術來降低成本。

如果印度在近期能夠有效復工復產的話,這些訂單還會迴流,但如果短時間內不能把疫情遏制住並恢復生產的話,一些訂單和市場份額的轉移可能就是永久性的。

觀察者網:加勒萬河谷衝突事件已經過去一年多了,外界對於中印關係的走向也有許多分析。對於這個問題,您的判斷是什麼?在新冠疫情的壓力下,印度是否有調整中印關係的動向?

劉宗義:我對中印關係的前景,看法還是比較消極。中印關係取決於這麼幾個方面:

第一個是印度的內政,目前它國內的這種印度教民族主義政策,具有很大的負面外溢效應。這種負面外溢效應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印度在2019年8月修改了憲法370條款,把印控克什米爾分成查謨-克什米爾和拉達克兩個中央直轄區,後者直接把我們的阿克賽欽包括在內。並且它的內政部長沙阿在議會公開宣稱,拉達克直轄區應該包括阿克賽欽,並且他願意為此付出生命。

沙阿在印度政壇有非常大的影響力,他基本上就是莫迪的副手。所以他的這句表態對印度的外交影響是非常大的,這也為加勒萬衝突的發生埋下了伏筆。

劉宗義:面對中國,印度還想“得寸進尺”

2020年6月15日,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中印雙方發生激烈的肢體衝突

就在他講話之後,印度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增兵10萬。到了9月份,印度就在班公湖沿岸挑起與中國的對峙,之後進行了大規模軍事演習。印度人老是問我們,你們中國為什麼在2020年初向邊界增兵?問題是他們增兵在先,首先打破了當地的軍事平衡。

現在,莫迪政府對於中國的態度沒有根本性的轉變。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則來自國際社會。拜登政府上台之後,已經非常堅決地表明瞭他遏制中國發展的決心。這讓印度覺得,希望仍在。雖然印度被中國迎頭痛擊,但是印度人認為由於美西方繼續向中國施加壓力,所以他們仍然能通過和西方合作來遏制中國的崛起。他們沒有放棄這種幻想。

因為印度自己做過測算,他們無論如何發展,在綜合實力上都不可能趕上中國,所以他們要做的是與所謂的志同道合者結成聯盟,來共同遏制中國的發展。5月21日,印度外長蘇傑生表態説,印度已經做好了準備,在印太地區,甚至在非洲這些地方和中國開展戰略競爭。

最近,我和印度智庫進行了幾次線上對話,感覺他們的口徑沒有任何變化,他們仍然堅持説要解決現在這種僵局,中國必須改變在邊界地區的強勢態度,恢復邊界地區的和平與安全。他們並沒有反思。

現在,中印在邊界地區該脱離接觸的地方已經完全脱離接觸了。但印度仍然得寸進尺,要求中國退出另外一些地區。

責任編輯:韋小宇_104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93 字。

轉載請註明: 劉宗義:面對中國,印度還想“得寸進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