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自2月24日爆發以來,世界糧食價格一直在攀升。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主任比斯利警告稱,全球面臨二戰以來最大糧食危機。日前,浙江大學求是講席教授、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陳志鋼接受了北京日報記者專訪,就世界糧食問題影響等進行了解讀。
浙江大學求是講席教授、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陳志鋼。攝影:王學嵩
俄烏衝突直接影響兩國糧食出口
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全球糧食生產和供應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麥出口國,烏克蘭是第5大小麥出口國。俄烏提供了世界19%大麥供給、14%小麥供給和4%玉米供給,約佔全球穀物出口的1/3以上;俄烏也是油菜籽主要供應商,同時佔世界葵花籽油出口市場的52%。
陳志鋼表示,衝突對俄烏兩國糧食出口造成全方位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一是戰爭的爆發導致供應鏈和物流中斷。烏大部分高產農田都位於東部地區,而這些地區正是戰爭最激烈的地區。戰爭的爆發意味着大量農民逃離、基礎設施和設備遭到破壞、該地區經濟陷入癱瘓,導致小麥產量和出口急劇下降。
二是出口限制。在衝突背景下,烏面臨需求增加而供應減少的可能,烏政府限制蕎麥、黑麥、糖、小米、燕麥、鹽、活牛、牛肉等基礎商品出口,政府還限制穀物出口,包括小麥、玉米、葵花籽油、家禽和雞蛋,出口商可以拿到許可證後出口上述產品,但政府未説明如何分配許可證以及允許出口的數量;而俄聯邦政府國家海關委員會決定,至2022年8月31日前,禁止向歐亞經濟聯邦國家出口穀物,其中包括小麥、黑麥、大麥和玉米等。
三是對俄實施的經濟制裁。制裁可能會擾亂俄高度依賴的農業投入品的進口,尤其是農藥和種子,導致種植面積減少、產量和質量下降,使俄農業部門和全球糧食供應面臨不可忽視的風險。四是歐美對俄製裁推高天然氣價格。歐盟、美國等國家對俄製裁,可能會對俄天然氣和化肥的出口產生重大影響。俄天然氣出口約佔全球貿易的20%,歐盟天然氣進口約40%來源於俄羅斯。歐盟、美國和其他國家對俄羅斯的反制措施可能會中止貿易並將天然氣價格推至更高水平,隨之而來對俄長期糧食出口造成負面影響。
中東及北非可能最先受到影響
陳志鋼稱,俄烏衝突可能會進一步推高食品價格並造成糧食短缺,特別是對於最依賴俄烏出口的地區,尤其是中東和北非。
埃及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麥進口國,埃及人均能量攝入量的35%—39%來源於小麥,小麥進口量佔埃及小麥總消費量的62%。2020年,埃及86%的小麥進口量來源於俄烏兩國。4月份通常是埃及小麥進口高峯,但受衝突影響,俄烏均未參與報價,導致小麥招標被取消。2月初,埃及供應和內部貿易部部長阿利莫塞爾希(Aly Moselhy)表示,該國小麥儲備能夠滿足未來5個月的消費需求,但長期情況不容樂觀。在此背景下,埃及不得不尋求新的小麥供應商,但機會十分有限。
小麥也是蘇丹居民能量攝入的主要來源,僅次於高粱。蘇丹消費的小麥僅有15%是本國種植,剩下全部靠進口,2020年蘇丹55%的小麥進口來自俄羅斯。蘇丹小麥和燃料的價格在衝突開始前就已經飆升,俄烏衝突更是加劇了糧食不安全的風險。小麥和麪包對蘇丹的糧食安全和政治穩定發揮着核心作用。在過去的15—20年裏,蘇丹對小麥的需求迅速增長,尤其是在城市地區(佔35%的人口),這主要是由於人口增長和消費者對面包和其他小麥產品的偏好不斷變化。近年來,由於巴拉迪麪包(傳統大餅)補貼價格的變化,引發了大規模抗議活動,例如2018年12月的抗議。在俄烏衝突之前,受國內高通脹和政治不穩定的影響,蘇丹小麥價格從2019年開始上漲。2022年問題進一步加劇,1月1日,蘇丹政府取消了對小麥(穀物、麪粉和麪包)的一切形式補貼,迫使麪粉公司只能購買高價糧食。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喀土穆小麥批發價格上漲了112%,而俄烏衝突導致小麥價格繼續上漲。由於小麥價格上漲以及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上漲導致生產成本增加,預計麪包價格也將進一步上漲。預計近期與俄烏戰爭相關的價格上漲將導致蘇丹小麥進口和國內市場價格進一步上漲20%,小麥進口和消費者對小麥產品的需求進一步下降9%和5%,其中城市貧困家庭受到的影響最大。
總體而言,短期內全球小麥供應量難以大幅增加。約95%歐盟小麥和85%美國小麥都在秋季播種,這些地區短期內擴大產量的空間不大。此外,由於小麥與玉米、大豆、油菜籽和棉花等其他作物存在競爭關係,玉米、大豆、油菜籽和棉花等作物的價格也都創下歷史新高,再加上化肥價格的大幅增加,美國等一些地區的農民可能會更加青睞大豆等化肥密集度較低的作物。全球小麥出口量約20%來自南半球(主要是阿根廷和澳大利亞),這些國家的小麥通常是在秋末和初冬收穫上市。加拿大與哈薩克斯坦的小麥收穫時間是在秋季。因此,這些國家的小麥出口或能彌補烏克蘭產量下降造成的大部分赤字,但由於航線變長以及油價上漲,會導致成本上漲。
國際糧食大宗商品市場對俄烏衝突反應激烈
俄烏戰爭的衝擊遍及主糧和植物油市場,3月份世界糧食商品價格大幅躍升至歷史最高水平。聯合國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顯示,2022年2月食品價格指數為141.4點,是1990年該指數設立以來最高水平,3月食品價格指數繼續攀升,為159.3點,較2021年3月高出33.6%。
聯合國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圖源:聯合國糧農組織官網
2022年3月聯合國糧農組織穀物價格指數上漲到170.1點,較2月上漲17.1%,創下自1990年以來的最高紀錄,主因是衝突導致烏克蘭和俄羅斯出口中斷,進而造成小麥和所有粗糧商品價格大幅上漲。黑海地區出口的預期損失加劇了本已緊張的全球小麥供應形勢。對美國作物狀況的擔憂也使世界小麥價格3月急劇上升。烏克蘭的出口預期大幅降低與能源和農資成本高企疊加影響,造成世界玉米價格比2月份上漲19.1%。而供應的不確定性使得已趨緊的大麥市場進一步承壓,推動其價格較2月上漲27.1%。
此外,糧農組織植物油價格指數月環比增幅為23.2%,原因是葵花籽油報價上漲,而烏克蘭則是全球主要的葵花籽油出口國。葵花籽油和原油價格上行還導致棕櫚油、大豆油和菜籽油價格大幅上漲。
多措並舉降低衝突對自身糧食問題的影響
陳志鋼認為,中國小麥進口總量佔比較低,從俄烏進口小麥不到總量1%,所以衝突對中國糧食的影響短期內相對較小。由於糧食問題是戰略問題,所以中國應緊前籌劃,繃緊確保糧食安全的弦,將衝突對自身糧食問題的影響儘可能降低。
一是從根本上重新思考食品的生產、貿易和消費方式。無論是由於極端天氣事件、流行病還是衝突,衝擊的頻率和嚴重程度都在增加,中國應儘量保障食品、化肥和能源需求來源多樣化。
二是密切監測國際國內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需及價格信息,通過靈活調配庫存、穩定公眾預期、避免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擠兑等措施,穩定我國糧食以及重要農產品市場與價格。
三是中國需要通過加強與主要糧食生產國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夥伴關係,豐富進口來源地,優化國內供給結構和重點糧食和食品進口結構。四是為有效應對化肥價格上漲帶來的挑戰,應提高化肥施用效率,並增加公共和私人對創新的投資,以促進更有針對性的植物營養和化肥替代品。五是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在穩定國際糧食市場的措施上,中國應積極參與,以避免局部衝突發展為全球性糧食危機。(北京日報記者滕宇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