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檢察院派駐榮昌區銅鼓鎮劉驥村第一書記韋永華帶領村民種植花椒4000餘畝,人均實現增收4000餘元 攝/馬慧
“脱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務必一鼓作氣、頑強作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這是催人奮進的戰鼓!這是考驗決心毅力的硬仗!近年來,重慶檢察機關積極擔當,主動作為,共派出百餘名扶貧幹警分赴全市78個貧困村:從健全工作體系到確定扶貧對策,從產業扶貧到法治扶貧,他們精準出擊,合力攻堅,同頻共振,助力全市如期高質量打贏脱貧攻堅戰,奮力書寫無愧於時代的檢察答卷!
拔窮根 播種希翼
貧困不僅囿於山高谷深的阻隔,更受制於精神的貧瘠。
竹木編織的土牆污跡斑駁,院子裏橫七豎八堆滿鍋碗瓢盆、籮筐,這就是榮昌區銅鼓鎮劉驥村2社的貧困户周長和家曾經的景象。
“老周,院子還是收拾一下嘛。”市檢察院派駐村的第一書記韋永華好言相勸,他卻以沒時間為由拒絕。
説到底就是等靠要思想作怪,窮了一輩子,小康,富裕?周長和從未想過。韋永華和村支“兩委”班子成員一道,一遍一遍往他家跑。
在村委的幫助下週長和住進了新房,門前清掃得乾乾淨淨,院子裏的柚子樹鬱鬱葱葱,生機昂然。
同周長和一樣,盤龍鎮禾苗村貧困户李名淮也常念:不知道苦日子何時是個頭?
市檢察院派駐該村的第一書記劉益幫他釐清發展思路,帶他到處參觀學習種養殖經驗。
苦熬變苦幹!李名淮甩開膀子,邁開步子,改變傳統耕作方式,大起膽子流轉土地,種了14畝黃金梨、2畝蟠桃及1畝花椒,加上生活補助,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兒。
踏破門坎卻吃了“閉門羹”。市檢察院五分院派駐巴南區二聖鎮幸福村第一書記廖從偉清楚地記得自己的“遭遇”。
75歲老人周大爺全家僅靠兒子打零工維持着生計。“舊房改造?不搞不搞,沒得錢!”任憑廖從偉磨破了嘴,周大爺就是搖頭不同意。
怎麼辦?廖從偉乾脆打起“迂迴戰術”:先抓生活。
落實好全家的低保金,老伴被安排到鄉村公路保潔公益崗位,兒子也就近安排周邊企業務工,眼見着兩萬元的房屋改建補助資金即將到位,周大爺開始主動提起了改造房子的事兒。“大爺,這事兒包在我身上了!”廖從偉總算放下了心。
山裏鄉間,田間地頭,綠色葱蘢,那是大山的色彩,孕育着生機與希望,迸發出一個個精神煥發的村莊。
奔小康 耕耘未來
一場春雨,把紫土地的綠意徹底澆了出來。沿着鄉村小道拐上榮昌銅鼓山半山腰,一個個花椒探着腦袋歡快地搖擺。花椒正是該村的“王牌”產業。
“發展花椒產業,並不是一時興起。”回望走過的路,韋永華有些感慨。
一年前,駐村工作隊入駐後,即邀請專業人士對地域土壤、農作物培育、產業發展等方面情況作了詳細考察檢測,之後引進業主承包土地,村集體提供土地流轉服務,統一管理、統一種植,初步走出了以花椒種植為主導產業的增收致富之路。目前該村花椒產業已達到4000畝左右的種植規模。
花椒同樣是相隔不遠盤龍鎮禾畝村產業脱貧的希望。
在駐村工作隊的多方統籌下,在短短几個月時間擴建花椒產業基地二期種植面積500畝,基本實現規模化建設的同時,還引導禾苗村76户村民積極參與發展花椒產業。
“在村裏的帶動下,我種了3畝花椒。”脱貧户李富英算了一筆賬,“鮮花椒畝產可達750公斤,純收益近5000元,相比傳統農作物產值增加5倍。”
抓產業必須因地制宜。駐紮在200公里之外的巴南幸福村第一書記廖從偉卻將扶貧產業定位在種植瓜果上。剛一駐村,廖從偉便和工作隊隊員們一起多次實地調研村裏的基礎資源條件,積極跟進無花果園、柑橘園等項目配套灌溉設施、生產管理用房和產業道路建設。
一個個擲地有聲的數字,講述着產業扶貧的累累碩果:
巴南區二聖鎮幸福村的特色果園裏,137畝無花果、120畝玫瑰、600畝柑橘四季飄香。
武隆區後坪鄉文鳳村打造生態農業+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的產業體系,120箱生態中華蜂、150畝高山蔬菜基地、300畝烤煙種植,1000頭生豬養殖……一批產業項目落地見效。
石柱縣金竹鄉建設村,281.5畝黃連,79.6畝黃精,23.5畝重樓,日漸成熟的中藥材基地培育出一批從事中藥材種植、加工的企業。
山還是那山,田還是那田,但荒山已是綠水青山,荒田已變金倉銀倉。
安民心 法潤山鄉
“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翻開石柱縣金竹鄉兩名駐村第一書記秦敍萬、秦領的工作筆記本,標紅的24個字映入眼簾。
這正是鐫刻在這對上陣“父子兵”心中清晰的責任。
炎炎夏日,夕陽西下。石柱縣金竹鄉“普法夜校”又一次開講。
“脱貧攻堅不能只圍繞給貧困户引進產業,還應當在提升村民的法律素養上着力,實行‘貧智雙扶’。”秦敍萬説道。在鄉黨委的大力支持下,每月兩期的普法夜校辦了起來。
解讀法律故事,排練普法情景劇,偶爾村民也上台自説法律困擾,檢察官在一旁聆聽、支招……生動活潑的夜校普法,讓鄉親們樂此不疲。
與此同時,距離幸福村千米之外的巴南二聖中心學校正在舉行一場特別的聘任儀式:檢察官們當起了法治副校長,而孩子們則當起了“未成年人檢察公益訴訟觀察員”。
“這種雙向合作模式可以實現鄉村法治教育和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雙促進、雙收益。”廖從偉胸有成竹。
鄉村治,百姓安。駐村扶貧檢察干警貫徹執行“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形式開展法律服務,貢獻檢察智慧,全力推動鄉村治理,為鄉村脱貧、鄉村振興打下厚重底色。
法與治,相輔相存。在農村,法治是重點,也是普法的難點。如何用法律服務破解鄉村發展過程的新問題、新情況?
開闢新路徑,提供法治新產品。2019年4月,邱靖傑在文鳳村成立了法治扶貧工作室,“莎姐青少年維權”“農民工維權”“公益訴訟”3個崗位也孕育而生,打通服務羣眾“最後一公里”,通過創造良好法治環境、提供優質法律服務促進該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發展。
“戰疫”忙 凸顯擔當
在脱貧攻堅的關鍵時刻,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出了一道加試題,重慶檢察扶貧幹警給出的答案是——“戰疫”“戰貧”,兩場硬仗一起打。
“消毒通風勤洗手,衞生常識心中有”“隔離觀察14日,體温測量要重視”……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順口溜通過廣播和流動喇叭在田間地頭響了起來。
劉益還清楚地記得春節假期還沒結束,他便匆匆忙忙趕回了村裏。和劉益一樣,韋永華、廖從偉等眾多檢察扶貧幹警在關鍵時刻都放棄了長假,和駐村工作隊、村社幹部們一起通過村裏面的大喇叭、微信羣、拉橫幅、張貼公告等方式,普及疫情防控知識,引導村民科學認識疫情,做好自我防護,配合村社防控。
到了春耕季節,他們又開始為復工復產忙碌起來。
5月11日,榮昌禾苗村駐村工作隊向46名貧困户發放了由重慶市檢察院資助的土雞苗約1250只,贈送飼料、防疫藥品,並及時開展養殖技術培訓。
“今年我們將建設管理房(小作坊)進行鮮花椒初加工銷售,打造劉驥村的花椒品牌……”韋永華信心滿滿。
“我們講究吃環保、吃健康、吃新鮮,你們看這是剛生產出來的,保質期還有半年呢……”這是武隆文鳳村駐村第一書記邱靖傑正在學習強國平台為文鳳村“直播帶貨”的場景。
手工掛麪、手工苕粉、碗碗羊肉等當地土特產紛紛亮相。在短短半個小時,銷售額就達到數千元。
“網絡直播讓村民們找到了新的外銷平台和銷售模式,土貨飛上雲端飛出大山,我們再也不愁銷路了。”邱靖傑臉上揚起憨厚的笑容。
同樣嚐到外銷新模式甜頭的還有幸福村。疫情之期,落地該村電商服務點的微信小程序“二聖源產地”上線試運營。在線上,農村雞鴨禽蛋、鮮果蔬菜等商品一應俱全,甚至連鄉村旅遊項目,也可以輕鬆下單。“夏秋正是無花果陸續成熟的季節,這個平台打通後,我們的果子都有點供不應求了!”言語間,廖從偉對今年無花果的銷路充滿信心。
肩負新使命、邁向新徵程,為了讓8.24萬平方公里的巴渝大地重煥新彩,重慶檢察機關朝着脱貧攻堅的最後陣地,發起衝鋒、不獲全勝、絕不收兵。
張博 彭靜
來源:重慶日報網